据媒体报道,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457万人,连续7年保持高增长趋势。激烈竞争之下,选择考研机构的学生越来越多,考研的“产业链条”愈发完备。但在市场“野蛮生长”的情况下,考研机构也暴露出一些乱象,让部分学生陷入低效竞争,甚至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考研承载着许多人“争上游”的渴望与希冀,承载着他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当下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考研竞争渐趋激烈,考研培训于是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不论是“别人都上培训班我不上会吃亏”的“囚徒困境”,还是“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导致后面观众相继站起来”的“剧场效应”,考研焦虑在传递中不断感染和影响更多人,让他们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参与到考研培训之中。

但要注意的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考研培训市场中,师资力量并没有一些培训机构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有的教育教学也不够专业化、规范化。而为了赢得考研学生的信任和认同,有些培训机构往往打着“与高校有内部关系”等幌子来进行忽悠和欺骗。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选择培训机构,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上当受骗。

考研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不仅加剧了考生之间的竞争,也会给高校招生带来压力与挑战。经过培训机构“流水线式”的规训,一些考生陷入模板化、套路化的应试中,其专业素养和考研高分并不匹配,使得人才选拔的标尺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为了破除“唯分数论”,不让考研被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多所知名高校也进行了调适与应对,如增加一些灵活度更高的考试科目,扩大直博生比例等。但这些还不够,只有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让人才选拔更加科学化、更加有活力,才能压缩“流水线式”考研培训的生存空间,真正激发教育活力。

(记者 杨朝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