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秋天“双减”政策的出台并落实,学校教育已悄然变革。很多家长或许已经发现,孩子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各类兴趣特长课程明显增多,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的时间逐渐延长……当校外培训机构被叫停,孩子们无需频繁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成为常态后,当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相处后,随着“双减”后的第二个新学期来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进入状态”?

笔者的建议是,家长朋友们不妨与孩子一起,从共同回顾上学期的进步开始,制定好新学期的目标,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双减”了一学期,有些家长为何心中还没底

过去半年,我收到了不少家长的短信、电话“咨询”。

“老师,您有相熟的补课老师吗?我家宝贝进入中学,数学学习不太理想,我好着急。”“娃进入中学,作业也没看见增多,这样下去,到了期末考试一定要掉链子啊!”“现在一年级回家都没有作业,那娃回家可以做些什么?”……从家长的焦虑不难看出:面对“双减”,他们心中没底。与家长的聊天可以发现:对“双减”政策的不了解,以及对家庭教育本质的不了解是他们焦虑的根本所在。

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从国家层面来说,通过“双减”,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即实现道德素质高、文化素质强、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过硬的教育。从家庭层面来说,是为了让家长明白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良好个性品质的孩子,比学习成绩优秀,但人格不健全、心理有缺陷的人更重要。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生活教育,其核心是让孩子成人,也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厘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科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家长要着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二章“家庭责任”中的第十四条也明确了这一点。

“双减”的大背景下,需要各位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从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中抽离出来,让家庭教育回归本质,更多地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育儿不应该再“单打独斗”,加强家校联系尤为重要

劳伦斯·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指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把它迁移到孩子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一个孩子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均衡发展。

“双减”的第一个学期,相信家长们通过观察和与老师的沟通中找到了自己孩子相对薄弱的地方,比如:课堂听讲的专注度,与同班小伙伴相处问题,在校午餐“光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问题等。那么,在寒假后的新学期,作为家长,就应当把关注点放在上学期孩子相对较为薄弱的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短板”,并且思考如何在新学期补足这一短板。

比如,“双减”之后学生课外自由时间多了,家长应该观察的是,经过一学期,孩子是否与同龄人的交往有所增加,交往能力有所提升?孩子的时间自主安排能力是否有所加强?用于补课的时间少了,孩子的学习效率是否提高了,专注力是否提升?

当学科学习回归课堂,家庭教育回归了本质之后,家长育儿也不应该再“单打独斗”,加强家校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在家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使其更具针对性。

担心孩子成绩会退步?那不妨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学校组织的家校联合活动,主动与各科老师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除了要与老师加强沟通,家长也要多与自家孩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亲子沟通的首要条件。家长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孩子细微的变化,特别是情绪、行为习惯的变化。每天和孩子交流不要太刻意,更多的应当像闲聊一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新学期开始,家长们不妨重塑一下自己的形象,从和孩子平等、民主地沟通开始,走进孩子,倾听孩子,读懂孩子。

比成绩等级更重要的是习惯培养,要提升孩子的“参与感”

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学业成绩优秀,一定与良好的习惯密不可分。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在孩子学业等第A或B上,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上。不少家长会问:应该关注孩子哪些方面习惯的培养呢?

在我看来,这四方面的习惯值得重点关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孩子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明确自身的责任感,提升孩子独立的能力;培养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增强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其中,让孩子参与劳动和家庭生活往往是家长容易忽略的。“双减”后,孩子学业负担轻了,家长更应关注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从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开始:低年级自己理书包,中年级自己整理小天地、自己洗内衣裤,高年级学做家务(打扫、煮饭等)。

此外,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也是家长朋友容易忽视的,因为我们总是把孩子当孩子。其实,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位,应当赋予其社会性,让孩子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学习做一个社会小公民,担当社会责任。比如,每周固定时间的家庭民主会议,家庭成员回顾一周各自的得失,平等交流,从而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家长如果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孩子们的责任感一定会不断提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事先有计划,就不会因忙乱而出错,计划定得好,事情就往往能成功一半。新学期,家长要学会科学指导孩子制定计划,和孩子一起商量新学期的目标,避免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有了商定一致的目标,能促使家庭内部在许多问题上达成统一。

一个新学期开始了,让我们帮助孩子重新出发,一起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储能蓄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