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现实需求,更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培养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我国高校成功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疫情终会褪去,但教育不能简单回到从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你知道一个高校大概有多少个信息化系统吗?这些系统每天大概要采集多少数据?我曾多次问过这样的问题,不少人往往难以给出较好的估计。以我所在的上海大学为例,通过归类后的45个信息化系统(例如把400多个网站归为一个网站群平台系统),包含700多个业务流程,每天日常产生的数据量大概为100T,大体相当于学校图书馆所有藏书的数据量。也就是说,每天产生的数据相当于在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以往由于缺乏系统治理,多个统计部门、多种统计口径、多个业务平台、多种数据接口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近期,我们以“数据打通,一网通办”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抓手,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显著提升了师生获得感。例如,以前师生抱怨较多的就是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表要填,现在学校的OA&PIM平台上已经集成各类流程,实现各部门协同办理,涵盖学生迎新离校、用印申请、海外申请交流、合同盖章等近300项业务。几年前新进教师办理报到手续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云报到即可快速实现涉及12个部门16个事项的线上办理。
2021年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一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把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在学习、研究、认识、素养上的不足。这些年各高校在信息化培训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这些不足依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许多同志特别是不少领导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不少人并没有真正转变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设备更先进、信息系统更好用、网络速度更加快、线上教学更方便,还要深入推动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学手段与思维方式等的变革。例如,这两年在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也应看到理念转变面临很大挑战。
其实是在统筹、指导、服务、落实上的不足。这些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这些不足依然是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例如,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文件,但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缺乏全国和地方层面的有效统筹和具体指导,由此带来的问题包括:由于各校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条件不同,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各个高校各自招标采购,财政资金浪费较为严重,甚至有些高校花了不少冤枉钱,建设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等系统依然质量较差。此外,系统安全和数据保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于这些存在的不足,首先需要进一步把全面提升信息化素养落到实处。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学习教育部的专题辅导做法,制定有效计划带头加强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研究和认识。建议教育部门能够出台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案,对高校领导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并指导制定高校教职员工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尤其是要加强对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与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并建议及时总结和发布典型案例。
其次,是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指导力度。
不同高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因此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是系统建设,以及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都不可能要求同步和一致。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共性规律,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师生服务方面也有不少共性需求,为避免高校各自为政所带来的问题,建议组织编写较为详细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性建议方案”,并且定期(如每年)总结最新经验加以更新。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在该方案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加以实施。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编制少、收入低、评职称难、资源难以保障等导致不少高校信息化队伍人数少且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信息化人才特点,出台并落实加强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一些高校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但往往都是兼职,并且对于其职责也没有明确界定。有关主管部门也需要参考总会计师岗位,探索在高校试点设立专职CIO并明确职责,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