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天才教育”的定义在国际上都未达成共识,即便在不少国家内部,对何谓“天才教育”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理念和概念,对各国设计和实施天才教育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第一个天才教育政策始于1950年代的STEM教育,当时是为了识别和训练STEM领域最聪明的学生,以与同样开展该领域天才教育的前苏联相竞争。而墨西哥有关高能力的研究于1980年代出现。

在欧洲,西班牙第一部相关立法可追溯到1930年代。联络整个欧洲大陆天才教育的组织——欧洲高能力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但由于对精英主义抨击日益激烈,欧洲高能力委员会在1994年提出相关建议,不应以任何方式让部分儿童享有特权而损害其他儿童利益。

澳大利亚的天才儿童教育政策在1973年的《联邦学校委员会方案》颁布后实施。日本如今也日益重视STEM天才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发布《萨拉曼卡宣言》提出“全纳教育”,虽然当时是针对身体不便的学生,但其中的特殊教育需求学生,也包括天才学生。

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已将天才教育纳入其教育政策。但由于政策和理念的差异,各国对天才比例的认定也不同。澳大利亚为10%,韩国的比例为3%,但其天才教育数据库显示目前已有82012人,占其学生人口的4%。新加坡将成绩排名前1%的学生认定为学术天才,其教育部更是确定特别有天赋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当于正态分布人口每10万名儿童就有3名。在美国,不同州的天才学生认定比例也有差异,从最低0-2%到最高11%或以上。德国的天才教育实施比例较低,比例较高的汉堡也只有0.07%。在2015-2016学年,西班牙教育部估计总学生人口中有0.27%为天才,而这与前一年相比有显著增长。

天才儿童的识别标准不断变化

目前各国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识别天才儿童,拓展传统上的IQ测试和学业成绩识别法。

首先是心理诊断。由心理学家和专业教育者通过复杂的智商评估进行,再由专业心理学家提供关于认知表现的综合报告。

能力测试更关注学业成绩,有些也关注学生学习或参与特定领域的方式。

教师提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因为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

家长提名是认定过程中的主观工具,但通常不会单独使用。

同伴意见,这一方法也不会单独使用,但可以迅速地锁定某一范围内最好的学生。

自我认定,包括让学生参与校外教育、科学、艺术、创意等活动和项目,以确定他们的动机水平和潜力。

大多数国家同时使用其中的几种方法,比如法国主要依靠教师和家长提名,然后由学校董事会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与特殊教育项目。

虽然对天才的定义从智力、艺术、音乐拓展到体育、创造性等方面,识别方法也向更加全面的定义转变,但最终仍依赖于不同国家的学业绩效评估和IQ测试分数。而IQ测试的低分,未必意味一个人没有才华或天赋。因此,牛津大学的艾尔教授提出一种更全面的,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来支持个人充分发挥自我能力的观点,即通过机会、潜能、动机和支持四个因素来实现学生的高成就。

各类天才教育政策,哪一种实践效果最好?

天才教育政策也面对两个重要决策问题,一是天才儿童应在多大程度上与同等天赋的同伴接受教育,又在多大程度上应与“平均”能力的同伴接受教育;二是如何在不给天才儿童贴标签的同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不同国家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明确命名和识别天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开展差别化教育。第二种是认为学生存在与生俱来的学习需求差异,理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但并不会提及天才概念,北欧国家多数采取这一方法。第三种是根据全纳教育,将天才学生的需求纳入特殊教育需求政策中,如西班牙、荷兰、法国、爱尔兰、墨西哥和英国。第四种将天才教育政策作为一项单独的政策,比如韩国。很少有OECD国家像韩国那样,有明确实施天才教育的法律和实体机构,但非政府机构作为天才教育的实施主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开发合适的课程被认为是天才教育的核心环节。各国一般通过“加速”或“丰富”两种策略来实施天才教育课程。简言之,“加速”就是让天才儿童超越同龄人学习更高年级、更高层次的内容。所谓“丰富”,就是在普通课堂中为天才儿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OECD国家多年实施经验发现,“丰富”相比“加速”,效果更好。

将天才儿童聚集到同一学校更有效率呢,还是在分散在主流学校中呢?

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策略。比如波兰的天才儿童可以选择教育部或文化部为其设立的有关音乐、体育等学校。韩国除了一些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和机构外,还有注重数学、体育和艺术的天才中学。瑞士则将天才儿童纳入主流学校教育。学者和教师也研发了主流班级中照顾特殊儿童的教学法。有些研究发现,开展天才儿童夏令营,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

对天才教育项目的评估,可能是最薄弱的政策领域

OECD各国在天才教育上的举措,意味着他们已摒弃“天才学生有较高能力,不对其进行特殊教育,自然会在学业上成功”的观念,天才学生只有获得与之发展和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才能获得成就,不然只会泯然众人矣。

对我们来说,要加强对天才教育的重视,丰富全纳教育的实践。即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让不同资质的学生在常规课堂上聚在一起。

有研究发现,在全校范围内使用“丰富”模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同时天才学生提供更具体的规定,往往会为所有人带来积极的结果。

OECD国家已经开发了课堂教学的差异化策略,对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团结、归属感和教育成果都能产生积极影响。这让更多学生受益,包括那些有天赋但不一定是高成就者的学生。

但是,实施全纳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有国家开始在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中加入天才教育的内容。

欧洲一项有30个国家样本的调查显示,有11个国家在职前教育必修基础课程中有天才教育相关内容,有6个国家将天才教育列为单独的学科,斯洛文尼亚同时还将天才教育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这30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针对天才学生的在职培训。

研究还发现,更加优质的差异化教学策略能提高天才学生的教育成果。此外要关注那些被经济条件或偏见限制而无法获得相应教育的天才儿童,这对其本人、社会和国家都是不利的。

同时,研究发现,对天才教育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可能也是最薄弱的政策领域。天才教育政策研究的空白,关于天才学生分类数据的缺失,导致可用的系统级监测和评估研究的缺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