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在装修,我这有一桶防水涂料,一大桶一线品牌的,要的话来自提。”

“可以送我吗?我现在可以下楼来拿,我家正好有个小房子在装修。”

“可以,你来拿吧。”

“好的,谢谢。我也给你带点水果上来哦。”

这是“上海公馆6号楼大家庭”业主微信群里的一段对话。对于群里的业主们来说,这样的温馨对话并不陌生。

我送你旧沙发,你送我腊鱼腊肉;半夜打印店关了门,群里一呼,立即有人应:“我家有打印机。”……近日,江岸区上海公馆6号楼一位业主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留言说:“小区业主群几乎成了邻里互助的守望台,很暖心。”

■我送你旧沙发,你送我腊鱼腊肉

住在该小区6号楼的孙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去年底,家里的沙发准备换新,但旧沙发如何处理让他犯了难,一开始打算卖掉,但打听了一圈却没找到收购渠道。

“这套旧沙发七成新,当时花4000多元买的,如今除了坐垫有些磨损,其他地方都是完好的。卖不了多少钱,扔掉又实在可惜。”孙先生说,后来妻子出主意说,不如在业主微信群里发条消息,看有没有邻居需要。

孙先生随后在业主微信群里发了消息,很快,楼上一位邻居回复说:“送给我吧,我刚好准备出租房子,还缺一套沙发。”

第二天,邻居就过来搬走了这套沙发。沙发有些沉,孙先生搭了把手,帮邻居一起搬运。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上,那位邻居微信上告诉孙先生:“昨天回老家蔡甸带了些腊鱼腊肉回来,家里自己腌制的年货,放了些在你家门口,给你们尝尝。”

收到邻居的年货,孙先生和家人感到无比暖心。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两家虽然同住一个单元楼,但此前只是电梯里偶尔碰到,彼此很少有交流,而现在两家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经常相互走动,一起遛娃,一起逛公园,上周还一起吃了饭。”

■群里问一句总能有回应

说起小区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6号楼32楼业主桂女士至今记得,2020年12月6日晚7时许,她在家做饭时不小心烫伤了手,当时在群里问了句:“6栋谁家有芦荟呀?想要一点点擦擦烫伤。”

桂女士刚问完不久,就有多位邻居回应。“我家有麻油,对烫伤也有效果,要不要试试?”“我有泰国的青草膏,不知道能不能用。”还有邻居告诉她:“物业前台有外擦烫伤药。”

从邻居家借到烫伤药回来,桂女士感到心里暖暖的。“其实不仅仅是6栋,上海公馆小区其他业主群里,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暖心事。”桂女士说,2号楼有一位业主会修电子产品,平时大家在微信群里问一声,他都有求必应,桂女士也曾找他修过两次平板电脑。

还有一位业主也向记者讲述了她曾经历的暖心事,有次晚上她急需打印一份重要文件,准备第二天带到公司,当时已经22时多了,外面打印店都关了门,而她次日早上6时就要出门,为此很着急。

“现在物业还有人吗?可以借用下打印机吗?”这位业主在小区微信群里问了一句,没想到很快就有邻居回复她:“要打什么?我家可以打。”随后她来到邻居家,顺利打印了资料,解了燃眉之急。

■小摩擦小矛盾很快能化解

“在业主微信群里,经常还有人送小孩的衣服,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无形之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整体气氛非常融洽。”桂女士说,邻里之间的距离近了,平日遇到一些小摩擦和小矛盾,彼此都很包容,问题能很快化解。

上海公馆6号楼物业管家万翼告诉记者,小区共有9栋居民楼,1600多户居民,每栋楼的业主都自发建立了微信群。

万翼说,在微信群里,业主们互帮互助,其实也是一种群众自治的方式。“业主群里的热心业主经常协助物业做一些服务工作,比如看到电动车起火的新闻就会转发到微信群里,提醒大家不要推电动车进电梯,不要在楼道充电,不要随意丢烟头。有时候业主晾晒的衣服被风吹落,有邻居看到了也会主动拾起来保存,并在群里通知失主领取。”

“如今大家都居住在高楼,平时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交流,但业主微信群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了邻里感情。大家同住一个楼栋,就像大家庭一样温暖。“万翼说。

(记者 汪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