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战国晚期楚国鄢郢(今湖北宜城)人,著名辞赋家。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空穴来风、巫山云雨……至少有117个成语典故及其变体来源于宋玉及其作品。
在我市,有位80岁的文化学者,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宋玉。他发起并参与筹建从地方到全国的宋玉学术组织机构,发起并参与筹办宋玉文化学术会议,参与出版研究宋玉的书籍6部,发表相关学术论述20余篇。
他就是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程本兴。6月29日,记者采访时发现,程本兴已看不见、听不清,原来,常年的研究与写作,令他本就高度近视的眼睛失明;长期与各地专家学者进行电话探讨,造成听力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程本兴仍在老伴儿汪美琴的帮助下坚持研究工作。
倾心研究
程本兴出生于襄阳市樊城区,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先后在宜城一中、宜城二中、襄阳四中等学校工作。
1990年12月,湖北省宋玉研究会在宜城成立,程本兴当选为理事。2003年,程本兴退而不休,全身心地投入宋玉研究活动至今。
2004年,程本兴在《湖北社会科学》发表了长篇学术论文《宋玉立身本高洁》。2011年,他在《江汉论坛》发表《不宜把“九辩”定为宋玉的唯一代表作》。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主编的大学教材《中国文学史》,把这两篇文章作为评介宋玉的重要参考文献,以“注释”的方式进行引用。
2017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程本兴主编的《宋玉与宜城》。
截至目前,程本兴先后参与出版研究宋玉的书籍6部,达上百万字,发表关于宋玉的学术论述20余篇。
壮大队伍
程本兴于2004年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宋玉研究组织——宜城市宋玉研究会。2009年,在程本兴的推动下,原襄樊学院成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研究宋玉的科研机构——宋玉研究所,他被聘为首任所长。2014年,他发起并参与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宋玉研究组织——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会,并被推举为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使宋玉研究队伍在学界异军突起,并获得广泛认可。
2010年,第一次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隆中成功举办。这是百余名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第一次以不同方式共同参与研究宋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目前,该研讨会已举办了四届。
著作出版
程本兴在教书育人、研究宋玉的过程中积劳成疾,虽然身患多种疾病,但坚持研究工作。
2012年,在参与筹办首届中国宋玉学术研讨峰会时,程本兴冠心病复发,经过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2019年,在准备前往湖南参加中国屈原学会学术年会前,他的主动脉病变严重到了极点,抢救时在腹部主动脉夹层和左前胸主动脉里各安了一个支架才死里逃生。今年6月,程本兴体内又安装了两个支架和一个药物气囊。出院后,他又通过电话,与有关专家商讨进一步推动宋玉文化传承的事宜。
程本兴有先天性高度近视,退休时戴着3200度的眼镜,眼睛视力只有0.1。2004年,程本兴的学术专著《走近宋玉》出版后,他的右眼因视网膜大面积萎缩而失明。2011年,他主编的63万多字的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发行后不久,他的左眼视力降至0.05。宜城市残联给他发了视力一级残疾证。2018年秋,程本兴在网上发表了维护和传承宋玉文化的论文后,他的左眼也失明……
“他身体不好,又双目失明,我曾劝他好好休息,但他继续坚持研究工作。”程本兴的老伴儿汪美琴说。好在程本兴的记忆力还好,他写文章时先打好腹稿,然后一字一句说出来,让老伴儿在电脑上打出。最后,老伴儿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地念给他听,共同修改完善后,再由老伴儿通过电子邮箱发出去。“先秦文学本就晦涩难懂,我年龄大,文化水平有限。”汪美琴说,这个过程太难了。最终,在汪美琴与学生余建东、姚守亮的帮助下,由程本兴主编的65万多字的专著《宋玉与宜城》于2017年问世。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评价:“《宋玉与宜城》的出版,不仅有利于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宋玉与宜城的关系,而且能推动宋玉研究向纵深拓展。”
“宋玉是襄阳的文化名片,我们应该在研究宋玉方面做更多工作,希望可以增加纪念宋玉的文化活动,举办辞赋比赛、‘屈宋’文化节等,大力弘扬宋玉文化。”程本兴说。
(记者 张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