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2年二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其中,武汉主会场设在武汉经开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021年四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2022年一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之后,又一次把主会场活动放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经过梳理发现,武汉经开区二季度共有1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3.5亿元,投资额居全市首位。其中,既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3亿元的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也有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子数字经济产业园,还有城市补短板项目,总投资36.4亿元的左岸大道(三环线—万家湖南路)等,聚力“强产”“筑城”两方面,加快以军山新城为核心的车谷副城建设,推动中国车谷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来武汉经开区投资设厂一直是企业的愿望,这里不仅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汽车产业实力雄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强。”广东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说,项目计划2023年投产,规划建设年产能50万台(套)生产能力,是公司开拓华中市场的重要前进基地。
■三个新能源整车厂相继开工建设
车谷新能源汽车产能剑指百万
继小鹏汽车武汉基地和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动工兴建之后,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中国车谷开工建设的第三个新能源汽车工厂。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潮流,武汉经开区“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变换赛道”,重点引进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和“新实力”发展壮大。
在通航及卫星产业园,小鹏汽车武汉项目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规划产能10万辆,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路特斯武汉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通过使用首创的全工序3D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柔性化生产方式,预计今年7月第一台试制车辆下线,四季度投产,年产能15万辆。
在军山新城,东风云峰是东风公司全新一代的绿色环保智慧工厂,具备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新能源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第一辆试装车已经成功下线,目前正处于量产“前夜”,完全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
在黄金口产业园,岚图世界级4.0数字工厂集合了大数据、边缘云、AI及物联网等全球领先技术,拥有高效智能的冲压车间、全自动焊装车间、无尘化智能环保涂装车间、全自动树脂车间以及数字化总装车间,每180秒下线一款新车,生产线支持SUV、轿车、MPV等多种车型混线生产,达产后可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
“今年1月份,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近万辆。”武汉经开区科经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武汉经开区的产业地图上,岚图汽车、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东风云峰、路特斯汽车、小鹏汽车等一批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从北到南“串珠成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粗略计算,未来2—3年,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能剑指100万辆。
■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扎根深耕
车谷数字经济工业总产值近千亿
本次开工兴建的中国电子云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是继中国电子云全球总部揭牌之后,“世界500强”中国电子在武汉经开区又一个大动作,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扎根车谷的一个缩影。
自2021年以来,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车谷”。
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320家数字经济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34.6亿元。
“自去年10月揭牌以来,中国电子云采取‘边建设边运营’方式,已建立4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上线50余款产品,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云数’底座,支撑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重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张翔宇介绍。
在南太子湖创新谷科大讯飞华中展厅,屏幕上的数据显示,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已累计服务学校54943所。“十四五”期间,科大讯飞将立足武汉经开区,在工业制造、教育、医疗三大领域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和应用落地。
东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将在武汉经开区建设东软南方研发基地,这也是继沈阳、大连之后,东软集团在国内构建的第三个研发基地,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等领域进行深耕。“公司计划购置土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打造科技产业园区。”东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琦说。
正在武汉经开区动工兴建的武汉中创为量子通信产业园,是集科技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产研供销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体,可提供量子保密通信系统设备研发、定制产品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中创为量子将发挥行业龙头积聚作用,导入量子通信上下游、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企业,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量子通信全产业链基地,为武汉经开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原生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土壤。”中创为量子华中总部基地副总裁徐姗姗说。
与此同时,通过聚焦“数字+”场景,武汉经开区积极打造数字消费、数字出版、数字农业、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兴增长点。
在数字消费领域,引进菜鸟、供销E家、T3出行等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经济”;在数字出版领域,集聚中文在线、当当网全球数字出版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数字农业领域,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打通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加快创建国家智慧农业示范区;在智慧建造领域,引入中设数字CBIM等项目,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建筑转型;在智能制造领域,集聚发那科、哈工大等领军企业,推动美的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东风楚凯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大唐互联等4家企业入选湖北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
■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快速落地
车谷产城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除了重大产业项目,本次集中开工的武汉经开区重大项目中还有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包括军纱大道延长线、左岸大道(三环线-万家湖南路)、经开汉南片区水体治理和沌口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提标工程。
“军纱大道延长线项目横跨牛海湖、马影河等关键水域,下穿兴城大道,连接左岸大道等关键节点。项目建成后将标志着军纱大道全线贯通,极大地提升军山新城与纱帽两地之间通行效率,进一步优化军山新城骨干道路网络。”车都建发有关负责人说。
左岸大道是继东风大道、江城大道之后,武汉经开区通往主城区的第三条干道,也是武汉经开区长江左岸产城融合发展带上的交通动脉,全长约48公里,力争2024年7月全线贯通,其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强化经开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带动沿江地区经济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高起点、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谋划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上个月,全长10公里的车谷大道全线贯通,不仅将军山新城到中心城区开车通行时间缩短了12分钟,而且以交通串起车谷产业创新链条,车谷大道产业创新发展轴成功串联起三条产业发展带——东风大道先进制造发展带、长江左岸产城融合发展带、通顺河绿色生态带,形成“一轴串三带”产业发展布局,产业、人才、技术等各种创新要素加速向沿线集聚,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车谷副城。
(记者 邓志鹏 吕作璐 孙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