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诗经》,中国人代代诵读。《诗经》成书至今2500多年,你能想象诗中提到的荇菜、蒹葭等野生植物,如今仍然在城市中,在我们身边郁郁葱葱?

接连两天,武汉出版社科技与少儿出版中心副主任刘从康与记者一起探寻身边的《诗经》植物。《诗经》一共提到130多种植物,刘从康在武汉找到并记录了110多种。

■边走边吟诵,“荆楚”在蛇山长成了大树

4月27日,江岸区兴业路,路边的绿篱上,爬满了青翠的藤蔓。

刘从康边走边吟诵,《诗经·唐风·葛生》篇中说,“葛生蒙楚,蔹蔓于野”,是说葛藤繁茂,遮蔽了丛生的荆棘,乌蔹莓枝叶蔓延,遍布田野,“你看这些藤蔓就是《诗经》中说的蔹,即乌蔹莓。它有着独特的鸟足状复叶,容易分辨。”葛,古时是重要的纤维植物,用于纺制葛布,其块根可提炼葛粉。“葛是武汉郊区山林中常见的野生植物,在汉街楚河边等处也可见。”

再来到解放公园。《诗经》第一篇《关雎》中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中的荇菜,是武汉市各公园水池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荇菜根生水底,叶片漂浮于水面,初夏会开出金黄色的小花。

要论武汉原生乡土植物最有特色的地方,刘从康首推蛇山。“蛇山不仅有着武汉的地标建筑——黄鹤楼,还生长有许多《诗经》中吟咏的原生乡土植物,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山脊步道两侧的牡荆,已是五六米高的大树。”刘从康介绍,牡荆在《诗经》中又称为“楚”,《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湖北别称“荆楚”,正是源自这种植物。

■“你对它没有爱,它就躲起来不见你”

“东门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中的这首《东门之墠》意境优美,深受诗词爱好者的喜爱。可大家知道生长在东门附近山坡之上的“茹藘”是一种什么植物吗?

刘从康这样科普:“‘茹藘’现在又叫‘茜草’,古代用它来做红色染料。”2019年,刘从康在府河河堤上首次发现了一株茜草,欣喜之下又沿河岸寻找了好几百米,却再无发现。此后的三年里,他又在武汉四中旁、楚河边的小公园里,甚至他办公楼的楼下数次发现了茜草的身影,“原来它生活在城市里很多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你对它没有爱,它就躲起来不见你”。

“车前草在古代可以作为野菜,中医认为它的种子有明目功能,《诗经》中有一篇《芣苢fúyǐ》说的就是它。”“《诗经·采薇》中的‘薇’,指的是野豌豆,你看到开了花的野豌豆之后,就知道女孩子取名含‘薇’有多美了。”

刘从康除了标注发现植物的时间、地点、名称外,还会配上一幅画,记录下它们的形态和周围环境,“想尽量留住它们的美,这样不知不觉画了两三百张。”

■《诗经》中一种植物有好几种名称

《诗经》里出现了多少种植物?对此,不同学者有一些不同意见,网络上的说法有152种,但经过严谨考证,刘从康认为只有130多种,而且包含了谷物蔬菜等,不都是野生。

刘从康说,诗经动植物在古时属于“名物学”,所谓“名物学”就是考证诗里“名”和“物”的关系。诗经里的篇章出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广泛存在“一物多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

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博物学评论》上发表文章称:《诗经》305篇中,吟咏到植物的有210多篇,不计“乔木”“蔓草”等泛称,植物“专名”约150多种。

他解释,例如杜梨在《诗经》中称“杜”、又称“甘棠”;白茅的花序又称“荑”;瓠、壶、匏等都是指葫芦;大麦、小麦、水稻、粟、黍五种谷物,在《诗经》中的“名”有十几种。“所以总的来说,‘名’的数量超过‘物’,《诗经》中植物的‘名’有150多种,对应的植物则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种来自久远历史中的植物旅途”

“《诗经》中吟咏的很多植物,如野豌豆(薇)、荇菜、乌蔹莓(蔹)、红蓼(游龙)、榖(构树)等,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仍然常见。但是,在我研读《诗经》、认识植物的过程中,却很久都没能见到葵菜。《诗经·豳风·七月》里吟咏: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这里说的葵即冬葵。”刘从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现的故事,“尽管可以网购它的种子,但我仍旧希望看到它在这个城市里自然生长的样子。因为我觉得,这代表着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并未断绝。”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在刘从康办公室楼下不远,有一处荒地。这里有自然更替的各种植物,也有附近工地来自不同地方工人和家属在迁徙停留中种下的瓜菜。“去年4月初,我在这里发现了一畦从未见过的蔬菜,是久寻未见的冬葵?不久花开,果然不错。5月末,菜畦翻耕,葵菜仅余四五株,长到快一人高。华叶焜黄,结满包子一样小小的蒴果,看来是为留种之用的。”

刘从康打听到,这畦在城市角落里“昙花一现”的葵菜,可能来自湖南的某处乡村。它的主人携带着自家园圃里的种子,来到武汉。在这里种下家乡的味道。他说:“这是一个人的旅途,也是一种来自久远历史中的植物旅途。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记者 王永芳 郭丽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