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市民李女士经朋友介绍,通过微信购买了一套面部护理产品。使用没多久,李女士脸上出现大片红斑和水肿。在到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后,李女士得知红斑和水肿是化妆品导致的过敏性炎症。市皮防所激光理疗科副主任龚业青表示,每年都会有数十名类似患者到该院求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杨志前也表示,其科室去年全年接诊了10名因使用化妆品导致汞中毒的患者。医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轻症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过敏性炎症

据龚业青介绍,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过敏性炎症是化妆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龚业青说,红斑、水肿和脱屑是化妆品过敏的常见表现。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马上停用化妆品,查清过敏源,到医院接受抗过敏治疗。“但李女士使用的化妆品没有标注具体成分、生产企业、备案号等信息,查不到她具体对什么成分过敏。我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此外,接触性皮炎也是较为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用于染发、烫发的化妆品因风险程度较高,归类为特殊化妆品进行严格管理。“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还有一些香料与香精,这些都容易引起皮肤直接的刺激和损伤,会马上出现灼痛、瘙痒、水泡等症状。”龚业青建议消费者在使用染发剂前做一个脱敏试验。“取少量产品涂在手臂屈伸侧或耳后皮肤上,然后观察24小时到48小时,看有没有红斑、水肿等情况。如果有,则说明个体对这类化妆品不耐受。”龚业青说。

龚业青还特别提到“水杨酸”这一物质。她表示,很多消费者对“水杨酸”存在认知误区。龚业青介绍,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化妆品添加了水杨酸,“它可以促进皮肤角质代谢,有焕肤作用。同时,水杨酸还可以溶解一些微粉刺,解决面部痤疮问题。”

龚业青表示,长期使用含有水杨酸的化妆品会造成皮肤角质层的剥脱。“角质层是保护皮肤的屏障,角质层剥脱后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例如出现水肿、干燥等症状。”龚业青表示,消费者一定要控制使用该类化妆品的频率。“一般来说,建议消费者两到三周使用一次。如果每天使用甚至一天使用多次,不仅不会变美,还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三无”化妆品常常超量添加汞化合物

“化妆品导致过敏和刺激反应还算不上最严重的情况,每年还有不少因使用‘三无’化妆品而造成汞中毒的患者。”杨志前说。

据介绍,汞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美白皮肤的作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化妆品中有害物质汞的限值为1mg/kg。“而‘三无’化妆品为了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往往会超量添加汞化合物。”杨志前告诉记者,市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收治的化妆品汞中毒患者中,其使用的化妆品汞含量多超过国家标准的数万倍。“汞会被人体吸收,但由于排出过程慢,会在体内逐渐堆积。经常使用汞超标的化妆品,人体吸收量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汞中毒。”杨志前告诉记者,汞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异常,有些则是肾功能受损,表现为水肿和肾病综合征。

日前,市民张女士(化名)出现脚部水肿等症状,尿液中也有很多泡沫。经肾穿刺活检术,发现其患有膜性肾病。张女士表示自己曾使用过美容院推销的化妆品,医生建议她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科进行检查。张女士在接受尿汞检查时发现,其尿汞值远高于正常水平,被确诊为汞中毒。其使用的化妆品经有关机构检测,汞含量高于国家限值数万倍。后来,张女士在市十二医院接受治疗,中毒症状逐渐缓解。

教你一招

下载官方软件扫码识别查询

市民可下载一款名为“化妆品监管”的软件。该款软件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发布,可便捷、快速查询化妆品的生产信息。据介绍,这款软件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界面友好、查询方式灵活的化妆品信息查询权威渠道,具有化妆品产品信息、科普信息查询及线上举报等功能。

记者在某商场化妆品销售柜台购买化妆品时试用了这款软件——使用该软件的扫码识别功能,扫描化妆品条形码,可迅速查询其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名称与地址、备案资料核查与技术要求等信息。消费者也可在首页直接输入产品名称进行查询。

购买化妆品先看小标签

购买化妆品前,消费者可检查标签上标注的产品信息。《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中文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

(二)注册人、备案人的名称、地址,注册人或者备案人为境外企业的,应当同时标注境内责任人的名称、地址;

(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国产化妆品应当同时标注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

(四)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

(五)全成分;

(六)净含量;

(七)使用期限;

(八)使用方法;

(九)必要的安全警示用语;

(十)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

医生提醒

勿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验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供货者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情况、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

“大型商超销售的化妆品还是符合规定的,但美容院就比较难监管。”杨志前告诉记者,医院收治的汞中毒病例中,几乎一半患者都曾使用美容院销售的产品。“另外一些患者则是使用了那些经朋友介绍、从微商手中购买的‘三无’美白化妆品。”杨志前提醒广大消费者,绝对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

(记者 康振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