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1日澎湃新闻网报道,近日,在西藏某机场,一男子点了一份馄饨,觉得58元的价格太贵,于是把桌上的辣椒油和醋全部倒进碗里吃,以求实现“吃亏最小化”。该视频流出后,网友一边倒吐槽——“伤敌800自损1000”“吃完再倒,折磨自己干啥”“为什么机场的东西能贵得那么离谱”……

近年来,交通场站的餐饮价格奇贵,已经不是新闻。对此,不只是普通人常常吐槽,一些名人明星也不乏抱怨,说“在机场吃的不是饭,是钱”。即便如此,似乎仍然撼不动类似高价餐饮。

主管部门也留意到了这种呼声,并做出了一些反应。2018年,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机场餐饮‘同城同质同价’,发挥机场服务质量评估作用,创新机场特许经营管理模式,杜绝候机楼餐饮服务乱收费”。然而,如此“指导意见”应者寥寥、落实无果,全国除了少数几个机场调整了餐饮价格外,其他地方的机场物价仍是高高在上。

公共交通场站餐饮价格高企,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特殊,其场地租金、装修成本等往往高于一般的餐饮店,于是便将运营成本压力通过高定价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另一个原因是竞争小,交通场站往往远离闹市区,周围商业街、餐饮店数量少,这导致场站内的各类店铺容易“一家独大”——“爱吃不吃,吃就这个价”。消费者没有更多选择余地,只能无奈接受。当然,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在我国发展早期,其所在的区域配套商业往往不够充分,配货调货及人力等成本较大,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定价的惯性。

应该说,时下,随着物流、移动支付等行业的发展,交通场站餐饮店的运营成本在技术加持下是有下降空间的,餐饮价格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已经不存在多少障碍。

上有所治、下有所应,已然成为摆在这些场所及餐饮店铺面前的现实命题。近些年来,被吐槽的高铁餐饮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除了15元的盒饭套餐外,“外卖上高铁”也顺应了消费潮流,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如此现实语境下,一些机场还要端着架子,对消费者的诉求爱答不理吗?

其实,消费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比如自带方便面、自热快餐等。与其流失潜在客人、自损形象口碑,交通场站及餐饮店不如顺应民意和潮流,做出一些改变,以面对新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这一次,消费者吐槽58元一碗的馄饨,或许不会对机场有多少触动,但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日积月累,这真是一件好事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