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消费类投诉涉及的品牌越来越具广普性。2022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在整个汽车消费市场上,无论是新车质量、二手车买卖、汽车金融、售后服务、维修保养和驾培行业,都备受关注。

今年1月1日起,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正式施行。私家车是大部分家庭消费中的大额支出之一,如果在购买时遇到重大问题怎么办?在哪些情形下可以享受退换货?如果因三包原因退换货造成的损失又该由谁承担呢?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旧版汽车“三包”规定,其中以下几条消费者必须牢记,才能在买车、用车时不被套路。

购车7日内可退换

新版规定: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销售者应当免费更换或者退货。

对于退换的条件,新版也划定了相应范围,包括:安全性能故障、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污染控制装置、车身的同一主要零部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均可以退车。

延长有效期,降低“三包”门槛

新规定将汽车三包有效期,从“开票之日起60日内或里程3000公里内(先到为准)”,延长至“不得低于2年或里程50000公里内”。同时规定保修期不得低于3年或里程60000公里。新规还将三包有效期内,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或整车累计修理超过35日予以换车的限定条件,分别减少为4次和30日。这一增一减,更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退换车“使用补偿”系数调低

新规还明确:因质量问题退车,消费者需向商家支付一定补偿,具体计算公式为:补偿费=车价款(元)×行驶里程(公里)/1000(公里)×n。其中补偿系数n,从原先的0.5%~0.8%调整为“不得高于0.5%”。以车价10万元、已行驶2000km为例,消费者最多补偿商家:10万×2000/1000×5%=1000元。

叫停“强制保养”,明确补偿范围

新政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等经营者,不得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对家用汽车产品进行维护、保养的企业,并将其作为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理由。其中第三十条还规定: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不管是因买卖过户还是其它情况过户,三包凭证应当随车转移,三包责任不因家用汽车产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改变。

新规还明确了:车辆在维修期间,从第6日开始起算,商家必须提供备用车或者补贴交通费补贴;因质量问题退换车,商家应当赔偿消费者下列损失:1.车辆登记费用;2.扣除相应折旧后的装潢、装饰费用(自己外面加装的也算);3.买车收取的相关服务费用(比如贷款手续费);4.相关税费、保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电动车、皮卡也能“三包”

新版三包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并对家用皮卡车实施三包,将显著激发市场对电动车和皮卡的消费热情。此外,用于汽车污染控制的装置也被纳入三包范畴。有了这一条,因颗粒捕捉器堵塞闹心的探岳、途观L车主们,维权将有据可依。

新政要落实,还需厂家多些担当

自去年7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到如今落地执行,新版汽车“三包”一直牵动着车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神经。尤其是消费者,在为新政叫好之余,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确保在执行层面不走样变形。

为此,新政明确要求:生产者不得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销售者、修理者提出的协助、追偿等事项。同时鼓励有关组织建立家用汽车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机制,便于利用第三方专业资源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公正、专业、便捷、高效的三包争议处理服务,同时降低行政和司法成本等。新政还加大了对商家的处罚力度,将其拒绝履行三包法的罚款上限从“3万元以下”提高到“50万元以下”。希望这些重拳,能让新版“三包”成为护航汽车消费健康发展的利器。

最后,其实很多汽车消费维权事件从表面看,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但因缺乏汽车专业知识,在鉴别专业领域方面肯定是处于弱势,很难发现专业问题。一家优秀的汽车品牌厂家对于自身产品出现的问题,要持有负责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是一家负责任的有社会公德心的车企该做的。

(记者 王增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