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在全国行业中国石油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集输工竞赛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代表队4名主力队员手握证书、亲吻奖牌,台下一片热烈欢呼。经过为期5个月的封闭集训,他们最终荣获个人赛1金1银2铜,团队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接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赛通知后,冀东油田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要求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专业精”的团队参赛。2月底,各部门积极协调推进备赛工作,开辟层层选拔廊道,多轮次优选操作岗位优秀青年参加集训,最终确定由油气集输公司郑宏博、李永松、高上、胡向涛、胡小磊及南堡作业区韩向峰组成集训备赛团队齐聚实训基地苦练技能,力争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资料图片)

图为中国石油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集输工竞赛现场。

18个小时“在线”

“一、二、三、四!”在嘹亮的口号声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8月9日,冀东油田集输工技能竞赛备赛团队已封闭训练148天,在唐山曹妃甸区边上的培训基地里,他们一起沐浴春风、忍受炙烤,转眼又迎来了立秋。

每天清晨的5点20分到5点50分,与太阳一同升起的还有他们的斗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总教练尹子谦介绍,备赛团队在制定完善理论和技能训练方案及措施的同时,安排了固定的作息时间,队员需要保持早5时至晚11时连续18个小时“在线”。

不光是体力在线,脑力也要在线。队员们每天平均4个小时进行室内理论学习。为了让细节更标准、操作更完美,团队成员就认准一个字——“练”!从日出到日落,从睁眼到休息,累了就在旁边歇一歇,歇好了继续再战。

5至8次“贴身”考验

“你这次变频器参数调整节点的成绩不理想,一定要脚稳、手稳、心稳,不能受到旁人的影响。比赛的时候周边都是监考,你怎么办?”单项赛教练的声声督导在耳边回响,站在一旁观看队友操作的郑宏博正在对自己当日的第6次实操训练进行复盘,石油工人的工装红被汗水浸湿、贴在后背上,颜色更加鲜亮。

为了确保竞赛效果,该公司选派了3名教练、1名总教练组成教练组,认真制定培训方案,结合实际,“一对一”强化。

比赛共设有3个单项实操赛,备赛队员们平均每天每项要训练5-8次,可以说是“魔鬼式”集训。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摆在面前,但是教练和队员们并不畏惧。

“衣服基本没干过,工鞋像在水里泡过一样。”教练尹子谦感叹队员们的辛苦。通过“周考+日测”的模式,集训队扎实开展更换流量计、更换压力变送器等项目训练,挑战酷暑、挑灯夜战,只为能赛出最好水平。

备赛队员正在集训中。

“把握机会”与“不舍温情”

“我必须集中精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刻苦备战,争取在集团赛上取得好成绩。”已经39岁的备赛选手胡向涛说:“这已经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技能竞赛了,错过就没有机会了。”

挑战身体极限比速度。刚到集训基地的时候,对于更换流量计项目,备赛队员们平均需要在20分钟完成,经过5个月的苦练后,成绩提升至15分,最慢的也在14分56秒。

“我确实想家了。”这是出发比赛头一天,年仅33岁的胡晓磊最后一次回家,只能呆半天,收拾好换洗衣物,与家人吃了顿晚饭,他就要在落日前赶回训练基地。抱着自己的小儿子,他开玩笑地捏捏儿子肉肉的脸蛋儿,问:“你是不是又长胖了?”“那,爸爸,你是不是又瘦了?”听到儿子的反问,胡晓磊心中一酸:“爸爸是长肌肉了!”

到训练基地后,每隔6个星期,队员们只有24小时的回家时间,赛前,为了确保不分心、不分神,回家的团聚便减少到了半天,148天内只有79个小时给了家庭。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三省吾身,反求诸己,见贤思齐,才能成长进步。”总教练尹子谦如是说。

如何提高参赛选手学习能力?他认为技能竞赛必须及早进行部署。作为总教练,他带领其他3名教练老师科学地设置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培养选手灵活的应对能力和良好的应赛心态,及时解决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严格要求选手的日常训练,确保为技能竞赛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练组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太差,于是他们将比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打乱理论教材,以生产实际项目为教学任务,一个任务为一个学习单元,理论和实践一体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有效地提高了队员的记忆效率。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这个团队的教练看来,比赛拿冠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参赛队员精益求精、敢想敢拼的工匠精神。每次集训开始,他们便全身心投入,牺牲休息时间,与队员并肩作战。

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教练们深知训练的孤独和困难,他们努力寻找每一个队员身上的闪光点,将“唠叨”的标签给自己贴在“脑门”上,也贴在心里。

比技能、比作风、比士气、比速度,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技能竞赛代表队携手共进、执着专注、追求卓越,他们将以这1金、1银、2铜和团队二等奖为新起点,回归到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追梦,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张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