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炭系统“创新班组”、“三基九力”建设优秀班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路过王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张张耀眼的“名片”分外吸睛。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王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0月,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伟明命名,由4名高级技师、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围绕矿井自动化改造、机电运输系统优化和技术革新开展工作。先后完成主井及副井变频系统改造、主井提升系统速度优化、主井自动化无人运行改造、主副井闸在线监测、副井自动化无人运行、原煤储装运系统自动化改造等重大自动化改造项目,每年可创造效益2000余万元。
终身学习法
【资料图】
一间小“库房”,两张办公桌旁横放一张长长的木桌,各种工具和零件井井有条摆放,验电笔、点焊笔搁在最“趁手”位置。王伟明的“休闲时光”多数在维修电气设备旧部件中度过。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王伟明深谙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迭代,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能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2003年6月,王伟明被分到翟镇煤矿运转工区大筒电工组,每天要与继电器、接触器、保险、开关等几百个元器件打交道。“当时绞车电控系统是由继电逻辑控制,各种元器件几乎占据井塔两层空间,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王伟明回忆道。
为及时准确找到故障点,保证绞车正常运行,王伟明跟着师傅和工友们一点点学、一遍遍练,手磨出血泡、结痂再变成老茧。半年时间,他将一米见方的4张图纸牢记于心,熟练掌握了绞车电控系统原理,摸清了现场元器件各个接点位置和作用,还练成了“快速故障排除法”。
“闸门已开启,注意安全;闸门关闭,禁止通行!”伴随信号指令发出,井下中央配电所防水密闭门自动进行开合试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没有一劳永逸的技术,只存在不断更新的知识。2022年,王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顺利完成对井下中央配电所防水密闭门智能化加装改造的任务。改造后的密闭门与泵房智能化控制系统联控,实现远程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系统配套各类保护传感器,实现地面及现场精准监测、感知和控制功能,保证防水密闭门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正常工作。
“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齐鲁首席技师”、“山能工匠”、“泰山工匠”提名奖、“齐鲁工匠”……连年来,王伟明荣誉奖项“拿到手软”。2021年,王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当选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王伟明制作主井提升风机模型。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 供图)
寻找最优解
矿井提升是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是联系地面和井下的“咽喉”要道。随着原煤产量稳步增长,翟镇煤矿主井提升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的瓶颈。
“必须优化升级!”在创新研讨会上王伟明斩钉截铁地表态。而优化升级,既要考虑矿井实际,又要保障安全生产,还要节约资金投入,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王伟明带领工作室成员一次次深入现场,实地查看、实地论证,翻阅相关设计资料进行比对,与厂家现场连线多番沟通,整整1个月,仍未得到满意结果。
“决不放弃!一定能找到最佳方案。”在主提升机司机操作台前,看着显示速度图提升曲线的画面,王伟明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从软件入手,缩减提升时间呢?
捕捉到突破口后,他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推敲分析主提升机的五阶段运行速度图,最终制定了“优化主井提升运行速度曲线图,降低单斗提升时间,从而优化提升能力”的实施方案。
“每斗循环时间由120秒缩减到105秒!”调试人员的声音落下,掌声再一次响起。仅用一周时间,工作室圆满完成主提升系统优化升级工程。主井提升在全自动模式下绞车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指令,实现自动运行、无人值守功能,每斗提升时间减少15秒,每天缩短提升时间38分钟,每年可多提升原煤34万吨。
此外,该方案增加了提升安全闭锁,通过硬件闭锁和内部程序模拟闭锁相结合,有效提高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标志着翟镇煤矿主井提升自动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王伟明(中)利用PLC编程实验台开展技能培训。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 供图)
薪火永传承
“这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我们的团队!”2018年12月18日,王伟明手捧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奖牌激动地说。
随着业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王伟明担任运转工区大筒电工组班组长,2011年担任该工区电气维修大班长,2013年担任工区自动化班组负责人,现任工区机电副区长。但他从不满足于个人的成长进步,他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工作室编制《自动化安装、调试技术规程》《集中控制日常性维护措施》等实用教材;开展以师带徒“云课堂”“五小”创新发布会、绝技绝活展示会等活动,培养出30多名复合型人才。先后完成中央配电所供电系统集控改造、乳化液自动控制系统等创新项目20余项,为企业创效800余万元。
在现场教学中,每当看到“徒弟”在仔细听、认真记,王伟明很是欣慰,“能够把技术传承下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商霞 陈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