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米芾、苏轼、欧阳修等名家的墨迹作品将在湖北省博物馆“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上亮相。其中,米芾的《衰老帖》《破羌帖跋赞卷》和米友仁的《动止持福帖》尤其牵动湖北人的心。9月26日,“书归故里 荣耀襄阳”襄阳米庄米芾后裔迎故宫米芾法帖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研学中心举行。来自米芾后裔聚集地襄阳市高新区米庄镇的六世同堂米芾后裔代表从省文旅厅、省文联、省博物馆、省书协等领导手中接过了米芾法帖。

该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米庄镇人民政府、襄阳日报社承办。

米芾的祖先世居太原,后迁居襄阳。出生于襄阳的米芾6岁读诗书,7岁学书法,10岁临写碑帖,17岁因母亲恩荫离开襄阳步入仕途,任秘书省校书郎。这位自成一家、开创了“米点皴”“书尚真趣”,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呼石为兄”有些疯癫的米芾,是宋代尚意运动的主要健将。《宋史》为米芾列传,对他的书画成就评价极高。离开襄阳入仕后,米芾的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广东等地。

如今,在襄阳市高新区米庄镇米芾社区,生活着512名米芾后裔。记者在米氏族谱上看到,自米芾起已有32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即将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消息发布后,米芾后裔十分激动、振奋,强烈要求能够到展览现场一睹老祖宗的墨韵风采。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后,米庄镇党委多方联系,通过省文旅厅与省文联、省博物馆、省书协等单位反复沟通商议,最终确定了此次赴汉迎接法帖的形式和流程。

在省博物馆研学中心迎法帖活动现场,27代米芾后裔81岁的米高洲接过米芾法帖后激动地说:“厚重的法帖代表着米芾高超的艺术造诣,是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捐赠给我们米庄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2代米芾后裔11岁的米博煜说:“今天我特别骄傲,以后更要写好毛笔字,了解赏石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自元代起,汉江边就建有米家庵,明代扩建,后改名米公祠。2011年,米庄村改为米芾社区,襄阳市第二十八中学改为米芾中学,同年为传承米芾文化,米芾中学设立书法课(每周两节)。每年春节,米芾社区举办写春联活动时,老、中、青三代齐上阵书写。

在“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上,能看到米芾的真迹,这让米庄镇居民的精气神更高了。米庄镇借此机会重修米芾牌坊,居民听说这个消息后积极响应,少的捐100元,多的捐款达到15000元,短短一周捐款就有250000余元。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米家的事情,也是米庄镇所有人的事情,捐资建设米芾公园、米芾牌坊,是为了子孙后代。

借此东风,为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深入人心,米庄镇联合襄阳日报社、襄阳市书画家联谊会,面向全国书法爱好者征集米芾书法临帖作品,参与此次征集活动的部分作者的作品也入展了此次“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

“米庄镇作为米芾后裔的主要聚集地,长期以来一直把米芾文化、书法文化贯穿于米庄镇发展的多个方面。”米庄镇党委书记程相宜说,“我们以米芾为主题,建立了米芾奇石馆、米芾文化长廊;依托米芾中学,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结合米芾守正创新的品格,塑造兄友弟恭的乡村质朴风骨,形成浓厚文化氛围;树品牌展形象,拟建书法研学馆,开展文化活动、学术交流,提升居民幸福感。”

据了解,因为米芾文化,蓝城集团已有意向与米庄镇合作,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记者 刘文生 张亚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