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期间,襄阳市景区在迎来旅游热潮的同时,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也在“升温”。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在华侨城、唐城、关圣古镇开展了非遗进景区活动,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非遗项目进驻景区,连续七天为游客表演民俗大戏,让广大游客在新民俗中感受家国情怀。

在唐城非遗馆前

听相声

一身大褂、一张木桌、一方醒木、一把折扇、一逗一捧,快乐随之而来。在唐城的西市,听见笑声,那一定是唐城非遗馆门前有节目开演了。笑襄馆作为襄阳本土曲艺类品牌,相声和评书内容均以三国传说、襄阳故事、襄阳人物为主题。“十一”期间,演创人员表演《戏说襄阳》《三国人物论》等多部曲艺作品,吸引广大游客驻足。

搬上板凳,听一出《襄阳故事》,前来观光的外地游客无不竖起大拇指,为襄阳曲艺点赞,为襄阳文化和旅游点赞。了解传统曲艺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唐城非遗馆作为市群艺馆在景区建设的首个非遗分馆,各类演艺节目常年在景区开展。

在关圣古镇打卡

学唱戏

新晋打卡地关圣古镇在国庆长假期间,协同非遗传承人在景区内为游客送上一场献礼国庆的中华文化盛宴(如图)。评书、坠子齐登场,糖画、面塑、石花奎面惊艳小镇。现场通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情景演绎等多种形式,让游客驻足流连。景区内随处可见的非遗让游客们不仅能看,更能吃上。

为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非遗工作者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邀您一起演一演”,收获了一大批戏迷粉丝们。戏台上传承人老师用坠子演绎经典曲目《我和我的祖国》,并邀请现场观众一同演唱,献礼祖国,拉近传统文化与群众的距离,更让游客明白非遗是可感知可体验可传递的“百姓文化”。

在华侨城里

感受传统手工艺

在华侨城里感受现代与传统交织,为期7天的非遗活态展示及非遗展示讲解在奇妙镇里进行。传统手工技艺漆器作为本次展示的主角,市级项目李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将制作成品带入现场展示并讲解,让游客们现场参与、亲手体验制作过程,触摸体验手工艺的情感温度。

在现场,非遗传承人借助丝网版画易制作、成品快、效果好的特点,将襄阳地区出土漆器形象制成丝网版、让游客们能够快速制作出一幅版画,同时向游客介绍画中出现的漆器的用途,让游客在边玩边学中,了解襄阳漆文化。

活动中使用的纸张分为红纸和白纸两种,红色纸张印成版画后可直接观赏使用,白色纸张专供儿童填色使用,这一行为受到现场游客的好评。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旅游”是文旅融合后重点宣传推进的活动模式。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计将在华侨城、唐城、关圣古镇开展100场非遗进景区常态化演出和活态展示活动,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同时,丰富区域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打造地方文旅活动品牌,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促进襄阳市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记者 张亚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