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下滑至近五年最低,康师傅盈利能力迎考。8月22日,康师傅控股发布公告称,2022年上半年,集团的收益同比上升7.97%至382.17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38.42%至12.53亿元。具体来看,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和饮品业务板块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9.23%和37.06%。受此影响,康师傅上半年毛利率也降至五年来最低水平。


(资料图)

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康师傅就不止一次出现业绩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成本端压力已经让康师傅负重前行,如今多次被曝出有食品安全问题,康师傅要想扭转业绩颓势恐非易事。

增收不增利

两大板块毛利率下滑,康师傅上半年净利润再下探。

根据康师傅控股发布的业绩公告,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益同比上升7.97%至382.17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衰退38.42%至12.53亿元。

具体来看,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事业收益为135.48亿元,同比增长6.49%,占集团总收益35.45%。期内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其方便面毛利率同比下降3.26%至20.63%。由于毛利率同比下降,该公司整体方便面事业2022年上半年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衰退39.23%至5.44亿元。

无独有偶,同期该公司饮品业务也遭遇利润下滑局面。财报显示,该公司饮品事业上半年整体收益为242.98亿元,同比增长9.08%,占集团总收益63.58%。期内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组合变化,其饮品毛利率同比下降2.64%至32.14%。由于毛利率同比下降,康师傅饮品事业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衰退37.06%至7.44亿元。

在方便面和饮品业务利润双双下滑之下,康师傅整体毛利率也降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相关数据显示,2018-2021年康师傅毛利率分别为30.9%、31.9%、33.2%、30.4%,均保持在30%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康师傅毛利率却降至28.22%。

在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看来,“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是康师傅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Wind数据统计,棕榈油价格2022Q1同比增长53.89%,2022Q2同比增长70.18%,较2022Q1进一步加速向上。不过棕榈油价格7月同比涨幅相较于2022Q1/Q2明显收敛,同比增长7.21%。“方便面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棕榈油等产品,棕榈油价格高企侵蚀方便面业务利润,期待后续成本下行带来盈利修复。”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提价纾困不易

事实上,康师傅的业绩增收不增利情况早在2021年上半年就已显现,彼时,康师傅曾欲提价应对成本压力,但从目前业绩来看,提价成效并不显著。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和2021年全年,康师傅经营收入分别为354亿元和740.8亿元,分别增长7.47%和9.56%,但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20.35亿元和38.02亿元,分别下滑14.5%和6.39%。

在此期间,康师傅曾尝试提价以改善利润。据报道,2021年至今康师傅已完成两轮涨价。第一轮在2021年三季度,康师傅对旗下20%的方便面品类产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第二轮在2022年一季度,由于原物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方便面行业出现十年来首次联动提价,其中康师傅经典袋面由2.5元调至2.8元,提价12%;经典桶装方便面由4元涨至4.5元,提价12.5%。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提价成效未显之下,康师傅又因“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吃出老鼠屎”等事件陷入食品安全风波。据悉,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生产商插旗菜业,就是康师傅老坛酸菜方便面酸菜包的供应商之一。3月16日,康师傅发表了道歉声明,表示立即取消与插旗菜业一切合作,并下架所有的老坛酸菜方便面。一个月后,“康师傅方便面中发现老鼠屎”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将康师傅推至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

“在需求转弱的时候,提价只能部分转嫁成本压力给消费者,但并不能完全抵消,所以也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业绩压力。此外,‘3·15’晚会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短期对品牌有影响外,相关产品未来可能也会退出市场或改头换面。”沈萌表示。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下,康师傅采取涨价措施是必然的,而且从上述涨价幅度来看,其提价区间也较为合理。未来,康师傅若进一步采取内部降本增效的策略,其2022年下半年的业绩或能有所改善。

对于未来康师傅改善业绩的举措,康师傅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便面事业,康师傅将继续用多价格带、多规格、多口味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积极推出创新口味”。比如持续推动“康师傅BIG桶/大食袋”满足消费者高性价比大份量的食用需求;加强高端产品布局,持续推出多规格、多口味产品,满足中产阶层消费升级、追求品质生活的需求等。饮品事业上,康师傅聚焦核心品类,并持续培养新品,丰富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不同饮用场景及健康化需求。例如推动低糖、无糖方向产品发展;大力发展大包装,挖掘家庭消费场景需求等。(记者 王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