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

冷荞麦

假期来临,不少有识之士,照例会发声鼓吹读书。与惯常推介阅读经典名著的老生常谈不同,今年我看到不少阅读“传记”的建议——尤其是教师,有人甚至引经据典,所谓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以之来引诱人们“最好”多去翻读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图)

我猜想,大约倾情于斯的语文老师认为,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更能体现人生意义吧。

倘若教育者心思真的就是这样,窃以为也无可厚非。不过,就个人视角而言,我还是倾向于王尔德的观点——他在被请求推荐书籍的时候真诚地表示,这事儿不好整,因为你不知道阅读者会从书中得到什么。

比如传记,激励可能是有的,但对于社会阅历恐有欠缺,或者阅读深度、广度尚欠火候的脑袋来说,很可能会照葫芦画瓢,就像梵高——很多学人认为其传记《渴望生活》就是最佳传记之一,有很多喜欢艺术的少年,就因为被这家伙的故事鞭策,打小立志不说,更有甚者,年纪一把仍旧初心不改,结果涂鸦十车,除了生活窘困堪比梵高外,其余事项一无所成。

本人没有揶揄之意,立志高远总是好的。我实际想说的是传记。无论是自传,还是别人研究出来的书写。传记叙事总是偏颇的,别说文学故事,即便是历史书本中的“真实”记录,能告诉我们的,大多不是真实、完整的主人公。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最好的传记,最多也就是盲人摸象那种,你从中能看到的,要么是尾巴,要么是象腿。

虽然如此,但否定传记写作也不妥。一方面,即便我们读到的是有限图影,那也是可以受益匪浅的。比如《天才之于责任》,学习一回,对知晓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轨迹,甚或是对进一步了解他那些难以“理喻”的胡思乱想,还是有很大助益的。而《月亮和六便士》,认真研读几次,显然会对一个人去追求理想(月亮),还是决心经营生意(六便士),产生相当的影响。

当然,还有励志这种辽远的规划。这很可能成就某个人的未来。但,也很可能会毁掉其余生,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些堪比梵高窘迫的迷途羔羊。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把传记书写代入自己的生活谋略——这才是最闹心的。诚心、认真投身证券市场的人,几乎都想在巴菲特、林奇的投资传略中悟出真谛,而那些热追乔布斯、马斯克的群众,多半也是相同的心态。

比较遗憾的是,再好的传记,也仅是一个遮蔽了无数元素的侧影,内在的缘由,外在的环境,都是散落遗失得所剩无几的,你能看到的,仅仅是几乎什么都说明不了的稀疏亮点,和那些连接亮点的简单直线。

坦率地说,我还是支持传记阅读的,就算是窥探名人、成功人士的隐秘生活,或者拿来作为雅士装饰的谈资,都是可以的。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传记,模特范式的想法最好少一点,没有更优。

至于励志,那就是萝卜青菜的事了。

假如我们希望学童们的未来生活,有幸福的模样,那么,阅读的诉求,最优还是让族群中的个体,从阅读中找到自己喜欢过的日子,成功与否不是那么重要,辨识清楚什么样的文化是优选,然后去建设它,才是要紧的事儿。或者,像高更那样,虽然放弃了六便士,但却走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之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