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的金牌是我画的,我希望十年后的他能够站在世界级比赛的领奖台上……”,8月17日,在湖北省武汉地铁“心灵加油站”内,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机电中心分批次开展本年度新入职的员工的“午后心理话”活动,除了正在进行的“十年后”团队作画游戏,他们还设置有心理沙盘游戏、心理绘画等环节。机电综合维修专业工程师、EAP管理员李盎全程参与,员工们在活动中表达真心话,找到知心人,释放紧张或负面情绪,为自己充好能,再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资料图)
“他们刚从校园进入职场,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简单,沟通技巧欠缺,遇事总是藏在心里不知道如何表达。”李盎介绍说,在员工内部开展心理帮助和关爱工作,好似携花而行的旅程,将花朵分发给遇见的人、需要的人,自己也从中不断成长。
搭建多维关爱网
2018年,武汉地铁尝试引入员工帮助计划(即EAP),启动“E心关爱”品牌创建工作,实施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工具,帮助员工们及时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E心关爱’项目起步阶段,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员工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有的员工不愿承认自己存在情绪或心理上的问题,有的员工出于不信任或是羞于将真实情绪展示给他人,还有的员工不认可这项工作的意义。”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黄小萍说,如何让员工“卸下心防”接受EAP理念,实现“心理破冰”,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举办主题讲座、专业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以员工案例为原型拍摄宣传片,引入心理咨询服务,编制心理健康手册,搭建员工心理关爱网络平台……短短一年多时间,“E心关爱”在武汉地铁员工中收获了良好反响,员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主动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员工越来越多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少了,越来越多的员工变身成为传递幸福的“摆渡人”,推动着地铁运营服务工作更加暖心、贴心。
挂牢心理健康“安全锁”
在地铁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目前,武汉地铁有2000余名列车司机,他们常年保持列车驾驶环境同一、动作同一的“模式化”作业,工作相对枯燥。“列车司机都是单兵作业,他们在背负乘客安全出行责任的同时,还需要承受各类应急事件处置带来的压力。”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车辆中心总经理吕永鑫说。
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武汉地铁率先在列车驾驶员群体启动了心理测评工作,分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诱因,对于测评结果存在问题的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与此同时,武汉地铁在古田车辆段、王家湾地铁站、常青车辆段,分批次建立了3个职工心灵加油站,设有测评室、沙盘室、减压室、宣泄室、咨询室,配备了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沙盘、身心减压调试训练系统、心理格板等设备,员工们有了放松和缓解情绪的地方,还能随时接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目前,武汉地铁搭建出心理测评系统,建立了“入职筛查—在职普查—重点观察”的心理排查机制,同时将心理测评工拓展至从事运营服务工作的全体员工,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专业心理测评工具,累计开展2.4万人次心理测评,并以此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员工心理健康常模,让心理测评分析更加精准。
2021年年底,武汉地铁组织覆盖全体运营服务人员的心理测评工作,结果显示,员工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优于全国常模,这为运营安全生产挂牢了心理健康的“安全锁”。
赋能服务品质提升
为了更加系统地开展员工心理关爱工作,武汉地铁提出,“E心关爱”品牌创建工作与运营生产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深度融合,围绕心分享、心力量、心能力、心关怀、心预警的“五心工程”,建立员工帮助计划宣传、队伍、测评、帮扶、危机干预五大工作体系,形成员工个体问题“预防—识别—分析—解决—跟踪反馈”的闭环机制,以此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在关键节点、时点,为员工制定专项心理援助方案;及时为经历特殊事件的员工或班组进行危机干预,有效为当事员工和班组提供心理支持;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构建“起航、护航、远航”职业管理体系,强化员工职业发展信心提升凝聚力。武汉地铁“E心关爱”品牌创建工作,从员工“衣、食、住、行”方面开展幸福办实事行动,企业发展活力被有效激发,员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增强归属感,有利于构建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帮助全体员工建立了心理健康意识,帮助约70%的员工提升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千余名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了免费的心理帮扶。
“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他们的凝聚力增强了,企业才更有活力,地铁运营安全和服务提升才更有保障。”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党委书记郭文雅书记表示,将紧扣运营生产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关爱+安全”“关爱+服务”等不同场景下的服务路径,朝着建设幸福企业不断努力,赋能地铁运营服务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