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9月16日,倒计时……”
又一页日历在备赛时翻开——将于9月16日在天津启动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种子选手”刘雅的冲刺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生于2002年的刘雅,是一个有实力、有耐力的女孩。
实力已经证明。今年5月13日,第二届海南自贸港技能大赛在海口开赛,她一举夺得了数字建造项目第一名。
耐力正在蓄积。“省赛”夺冠后,她继续备战“国赛”。从早上9时到23时甚至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她都坚守在电脑前画图、建模。“为了缓解眼睛疲劳,我随身带着一瓶眼药水。”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她微笑着说道。
3月22日,海南“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第二场)广州专场举办,海南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在暨南大学校园与毕业生洽谈。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摄
从竞赛中选拔出刘雅这样的技能人才,在全省为数不少。
在第二届海南自贸港技能大赛中,海南技师学院教师赵亚迪获得人工智能赛项第一名。
“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需要人工智能训练师对其进行训练。”赵亚迪解释道,“2020年,人工智能训练师成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对产品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辅助作业,是人工智能训练师的主要任务。”
冯锦是赵亚迪的学生,今年7月从海南技师学院毕业后从事智能网联工作。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拓宽了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冯锦对个人职业有明晰的规划,“我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为今后在海南创业打好基础。”
刘雅、赵亚迪、冯锦等技能人才的背后,有茁壮成长的数字经济。
汇总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279.6亿元,同比增长5.55%,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达47%。
8月11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与西北工业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在文昌市签约合作。图为签约现场。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摄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融合场景包罗万象。
海南省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围绕国家急需、海南所长培育发展南繁、深海、航天三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这既催生出大量岗位需求,也为技能人才构筑起宽广舞台。
为了在省内外更广范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今年3月以来,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共建引才工作站的省外70家院校,既有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重点高校,也有一批省级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
海南与各类院校共建引才工作站,旨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金字塔式人才梯队。
在2023年3月的海南“百场万岗”校招活动中,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王轩瀚等高端人才与海南相关研发机构达成就业意向。
6月至7月,海南省在海口、三亚等省内市县以及贵州、甘肃、湖北等省份多所职业学校开展“招工留才”活动。“我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充满信心,愿意在海南发展。”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胡永康说。包括他在内,海南企业在贵州相关职业学校一次就录用技能人才144人。
如何将引进高端人才与培养技能人才相结合?校企对接是撬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既有花团锦簇,又有果实累累,这是琼海市“世界热带水果之窗”专家服务基地的美景。
“我们已从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引进热带特色水果500余种,其中350多个特色品种已成功选育,50个优选品种开始产业化推广。”该基地负责人、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王俏介绍,基地联合多所高校建立世界热带水果研究院,让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专业人才精准对接,并带动一批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重点产业与技能人才相得益彰,成为海南省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突出特征。
今年8月11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与西北工业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在文昌市签约。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双方通过合作,既可夯实高级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又可在技术经验交流、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生岗位实习锻炼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企业依托重点高校引进高端人才同时,促进在职员工继续教育,有助于提升技能人才能力。对此,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海南坚持“引育留用”并举,通过畅通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开放、包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宽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