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灵长琼州。海南是中国惟一的热带海洋岛屿省份,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打好海南经济的这张“王牌”,海南大学科技小院有自己的答案。
(资料图片)
科技助学 学以致用有收获
东方水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正在插秧。王一钦摄
位于黎母山背风坡下的海南东方水稻科技小院,因日照充足、蒸发量大,选育优质高产的水稻成为当地所需。
来自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三位硕士研究生林声威、解添杰和韦春兰难掩的激动的神情——这次的农药、化肥“双减”种植技术取得了试验成功!
“相同土地单位化肥、农药用量的下降带来了绿色环保与高质高产的双丰收”,林声威在介绍科技小院最近的研究成果时说到,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
“研究最佳化肥配比的过程,其实也是摸索适合海南水稻4R技术的过程。”解添杰补充道。4R技术,是指在养分管理中选择正确的肥料品种(Right source)、采用正确的肥料用量(Right rate)、在正确的施肥时间(Right time)、施用在正确的位置(Right place)。目前,海南还没有成熟的水稻4R技术,这也是三位研究生接下来的突破方向。
东方水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与农民一起选育稻苗。
“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模式是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和优越性的。”韦春兰一边在实验田里记录一边说道,“把学生和农民们放在一起,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掌握课题数据、水稻长势等等信息,这对我们研究生的成长和科研是十分有益的。”
黝黑的皮肤是他们热爱农业工作最好的见证。以稻为道,这是他们选择的“稻”路,也是一条稳扎稳打的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服务 提效增智惠民生
白沙百香果科技小院房传营团队到定安作巡讲。
入夏的海南,热浪翻滚。在定安县定城镇桐卷村委会里,海南白沙百香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房传营正在向农民介绍百香果种植技术。
定安县是今年房传营团队开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培训班”的第二站。自从海南白沙百香果科技小院落地以来,在省内进行科技服务就成了常态。
天气炎热,房间里旧式空调的作用微乎其微。片刻,汗水就爬上额头,房传营抬手一抹,又投入到讲解中。不到50平米的房间里挤满了40名种植户,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白沙百香果科技小院房传营团队在雅德村展开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一个晚上或者一个两个小时的培训,我们能够给农民传递一些信息。哪怕他们可能没办法一下就理解,但假如他知道了百香果得了什么病会有什么特殊的症状,那他在自家园子里发现这个果长得不正常的时候,他能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儿。”房传营向记者介绍道,“农民有了技术后能增智增收,那我们的科技服务就算落到了实处。”
在2019年之前,房传营团队的成员甚至都没见过百香果。为了能够快速贴近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民需求,房传营领着研究生带上调研资料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云海翻滚,百香果藤架下就是小院研究生们的课堂。风吹过,学生和农民交流学习的身影在绿影中清晰可见。
科技惠农 绿水青山亦金山
儋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研究生查看菌包长势。王一钦摄
“海南橡胶的种植面积800万亩左右,大片橡胶林没有好好被利用,但橡胶林下少光和水分适宜的条件符合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并且目前食用菌的市场有待开发,非常具有发展潜力,所以我才想在这儿建设小院。”海南儋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聂立孝说道。那该如何发展橡胶林下经济呢?
聂立孝团队用三年摸索出“小院+政府+公司”的经营模式。“我们建立了一个全链条体系。从食用菌生产、制种再到加工的一切设备我们都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为农民提供全程指导,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聂立孝介绍道。
儋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研究生展示转接试管种。王一钦摄
橡胶林下食用菌的推广种植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呢?聂立孝说,我们团队开发的液体菌种使得食用菌的制种周期缩短至64-69天。赤松茸接种栽培的时间在10至12月,因此收获便可以提前到3月,这个时间完全错开了农忙时节。食用菌的推广种植真正做到了“农忙时农民有活干,农闲时农民有钱赚。”
聂立孝团队走遍儋州市17个镇、10个国营农场,最终拉起了如今规模超过30户的栽培队伍。通过线下培训、入乡宣讲、网络讲座直播等方式,培训1000人次,带动从业100人。为当地平均每亩橡胶林增收5000元,形成并拉动了当地的食用菌加工业。
“像这样的科技小院,海南大学共11个。这些科技小院均围绕海南重点农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布局,是新时代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是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海南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于涛介绍到,科技小院对提升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科技人才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像散落的星火一般,遍布海南各市县,为当地特色农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