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地联动推进红毛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助推产业壮大

红毛丹“种子选手”养成记

凉风送爽,暑热渐消。


【资料图】

8月2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走进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内的省级红毛丹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资源圃),放眼望去,高大挺秀的红毛丹正在茁壮生长。

眼下正是红毛丹成熟时节。资源圃中一片丰收景象——高大的果树上,一簇簇红毛丹挂满枝头,在油绿的叶片中探出身子来,如同树上的焰火,红得蓬勃而热烈。

这里的红毛丹果子形形色色:有的果形圆润,有的则更接近椭圆形;有的须毛短而稀疏,有的须毛长而细密;有的果皮呈现艳丽的水红色,有的则是醒目的艳黄色。

近段时间,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组织专业人员趁着丰收挂果时节,组织科研人员对资源圃里的红毛丹资源进行收集、评价和鉴定。一行人扎根园中,采叶摘果,细细记录保存。

目前,44.4亩的资源圃里,保存着440株不同性状的红毛丹种质资源,把这些资源保护住、研究好、利用透,正是相关政府部门和海南农垦企业代代传承的初心。

俯瞰红毛丹种质资源圃。

保存资源 一片丹心入天涯

远观资源圃,成片的红毛丹树茁壮生长,生机勃勃。走进苗资源圃定睛细看,却发现它们性状不同,形态各异。

有的红毛丹植株叶片舒展,呈现长椭圆形;有的叶片秀气,呈现菱形。除了形状不一,颜色也深浅不同。果子性状也不相似,有的口感软糯、滋味清甜,有的咬起脆爽、甜中带酸……

资源圃里,每一棵树都挂着标牌,上面分别写着020、212、289等编号。细问得知,这是它们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编号都对应了一份专属身份档案,详细地记录着这棵树的性状、表现和生长状况等资料。

“这是020号资源,它的果实呈椭圆形,口感更甜一些。”海垦南繁下属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崔志富撑起高枝摘果器,从枝头剪下一串红毛丹介绍道,光从长相和口感,就可以看出资源圃里红毛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同植株不仅叶片大小、形态完全不同,果实的滋味、口感甚至产量也大相径庭。

020号种质资源的果实。

目前,资源圃里生长着440株不同性状的红毛丹种质资源,是我省唯一的省级红毛丹资源圃。这些资源从何而来?又为何在此扎根?

“这都靠科研前辈从国外收集引种来的!”崔志富笑道,顺势讲起资源圃的“家世”。

1960年,海南农垦系统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从马来西亚引进红毛丹实生苗。1966年,这批实生苗开花结果,被视为引种成功,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红毛丹引种记录。

而这片红毛丹扎根、生长的土地,便是如今的资源圃。

“资源圃地处保亭盆地中心,四周有山岭屏护,圃内为低丘陵地形, 热量资源丰富,圃内年平均气温适宜,没有冻害,为红毛丹种质资源的生长和安全保存创造了绝佳条件。”崔志富介绍,一甲子以来,海南农垦企业始终呵护、保存着这些引种的实生树,将这批种质资源良好地保存着,也完好地保存了其原本的性状。

评价资源 科研为引解丹心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对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足。加之众多历史因素,资源圃内每一棵红毛丹植株的单株的性状数据已经无迹可寻。

这便导致科研人员虽完好地保存了绝佳的红毛丹种质资源,也从中选育出适合商品化推广的品种,却始终没有更深层次系统性、科学性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转机发生在2022年5月,随着资源圃挂牌,省农业农村厅、保亭县政府和海南农垦企业垦地协同,共同推进红毛丹产业提质增效,将红毛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作为重要抓手,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

崔志富指导当地种植户管护红毛丹。

通常而言,要实现种质资源从收集到利用的跨越,中间还有关键一步——评价、鉴定。

红毛丹当然也是如此。为了鉴定资源优劣,除了从外观上观察外,科研人员还要通过品尝,从香味、甜度、酸度等各个维度对资源进行评价。

资源圃挂牌后,农垦科学院作为技术依托公司,收集整理现有红毛丹种质资源,并分别从叶片、茎枝、花果等方面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

因此,红毛丹上市时节,就是崔志富和研究人员最“头痛”的时候:“天天吃红毛丹,后来嘴巴都尝不出味道了。”

“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我们参与到红毛丹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工作中。”近段时间,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学生王佳琦总在资源圃里忙碌,她和同学们仔细收集每一株红毛丹的叶子、果实和枝条,装入标本袋,并贴上相应编号。

后期,科研人员和学生们将分别从叶片、茎枝、花果等方面对红毛丹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目前已测量和记录了一批资源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等基础品质指标。

资源圃发挥着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作用,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从这中间发掘出一些优异的材料供育种利用。

“有了这些好的材料之后,科研人员育种就有更多的优异基因可以利用,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王佳琦说。

利用资源 拳拳丹心壮产业

愈发了解,愈发珍视。各界对红毛丹种质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断提高,为其建设完善的保护、利用体系成为关注重点。

曾经,资源圃里陆续走出过保研1号、2号、3号、4号、5号和7号、8号等十余个优良无性系可推广种植品种。如今,在经历系统化的评价和整理后,人们希望更多优良品种能从此选育。

“现在我们正在依托资源圃,加快研究无核红毛丹等品种,推进红毛丹‘种子选手’的培育。”崔志富说,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目前资源圃的科研人员也在朝着耐储运、易剥皮、无核优质、抗病等方向,加快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毛丹品种,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红毛丹作为一个小众的热带水果,国内大的研究单位较少涉及,目前尚未有单位来引进红毛丹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尚属空白,为更好地推进红毛丹产业的发展,希望更多的科研机构能够涉足红毛丹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合作推进红毛丹优良品种的选育,保障红毛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上,专业人才短缺则更为紧迫。

业内人士呼吁,没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毛丹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利用需要多方合力完成,希望政企研各方能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扶持力度。

在一众业内人士看来,红毛丹资源圃的实践,也是我省名优特热带果蔬发展之路的缩影。分析其发展之路,或许能为我省引进热带果蔬优质品种,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足“季节差、名特优、绿色有机”文章提供注脚。(海南日报保城8月24日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