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大国工匠】
大国重器精密部件的“雕刻师”(主题)
“那台起重机一看就是我们徐工的。”近日,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江苏南京参观打卡,路上,当大巴车经过一片施工场地时,孟维指着工地上最高的起重机对记者说。
(相关资料图)
“看到我们徐工的起重机,有种‘自家宝贝’的亲切感。这些起重机核心零部件很多都采用了我发明的零件加工制作方法。”孟维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重型)一名数控车工。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凭借着一股韧劲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他在数控机床上不断磨练技能、攻坚克难,破解了高强钢加工工艺、起重机核心零部件中心回转体加工等诸多难题,发明了177项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9次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成为公司数控加工领域名副其实的带头人,更成为大国重器精密部件的“雕刻师”。
孟维在工作中。
从零起步
2002年,孟维进入徐工重型,成为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作为车工尖子的他被调到数控岗位,成为厂里首批数控车工。
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孟维感到无从下手。“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控加工技术学会、学深、学透、学精。”凭着一股韧劲,他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一有空就站在机床前反复看,反复琢磨,硬是啃下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
从初具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多种主流数控系统的程序编制,再到能独立调试、改进部分技术,一路走来,孟维成了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土专家”。
以前,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购买周期长、价格高昂,更面临“卡脖子”的风险。为此,孟维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先后攻克了6种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难关,打破垄断,彻底摆脱了国外的技术掣肘。
临危受命
2022年9月2日,徐工2600吨级起重机问世,中国制造再次惊艳世界。而构成2600吨级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均出自孟维及其团队之手。
当吊起2600吨级的物体时,产生的巨大拉力,实际维系在起重机重载转接结构上。然而,根据设计图纸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在极限试验中却屡次发生断裂。
孟维临危受命,担负起重载转接结构攻关难题。
在经过数十次的失败后,孟维发现关键问题出在了承重部件的一个异形螺纹上。“精度没有达到要求,螺纹就发生断裂了。”对此,孟维沉下心来,为异形螺纹专门研制了一套专用刀具,打造出的精度丝毫不差,成功通过极限测试。
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就了徐工出品的“全球第一吊”。如今,卡塔尔世界杯体育场馆、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这些国外重大工程项目都用到了徐工重型的设备。
“000001”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以来,我们一线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打通了,干劲更足了。”孟维说。
去年,江苏省有29名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全省首批特级技师,孟维是其中之一,他持有的数控车工特级技师证书编号是“000001”。
这本证书具有特殊意义,它标志着技能等级进入了“新八级工”时代。“我们技能工人有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技能工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孟维说。
“练好技术,为中国制造发光发热,是我的初心使命;做好传承,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是我的责任担当。”孟维将自己钻研多年的技术精髓无私奉献出来,并培养了一支创新型工匠队伍。
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14人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6人夺得江苏省技能状元、9人晋升为高级技师、25人晋升为技师。
“我的证书编号是1,希望不久,能够看到100、1000、10000……”孟维希望“产改”能够继续深入推进,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传承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