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冀东油田黑沿子加气站,化验员霍然和魏冬花正在取天然气样品,这又是一个“急活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化验中心现有员工76人,女工占78%,主要负责油田钻井、固井、原油、天然气、油田化学剂等化验检测分析,以及环境监测工作。多年来,该中心女工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撑起了油田化验检测的“一片天”。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化验中心的女职工在取样。 宋嘉 摄
“我觉得你特别像药剂师”
“海妹,高锰酸钾溶液配制非常关键,移液管要直立,转移到容量瓶一定要停靠15秒,容量瓶一定要按照标注要求,到四分之三体积先平摇几次……”2月24日,化验中心员工周硕贤和孙海妹穿好白大褂,正在进行溶液配制,为下午取回来的样品做检测准备。
“周硕贤,我觉得你特别像药剂师,瓶瓶罐罐在你的手上‘玩’得真娴熟。”“都一样,你也是‘白衣天使’,每次看到你细菌实验的时候都像‘护士’在配药。”两名员工边摇晃容量瓶边打趣道。
化验检测数据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的方方面面,是支持油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基础依据。在化验中心,就有这样一群“娘子军”,她们身穿白大褂,整天与瓶瓶罐罐、化学药剂打交道,丝毫不顾及油污弄脏了衣服,更不顾虑化学药剂对自己的慢性伤害,她们是实验室最美的“白衣天使”。
“把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带到岗位”
“娟姐,做硫化氢的气相色谱仪不点火了,诊断是FPD气路连接件、点火器、FPD传输线故障,还有20多个加急硫化氢样品没做。”2月12日,在化验中心实验室里,员工董其源焦急地给轮休中的气体分析室副班长许娟打电话。“厂商上门维修需要5.58万元,而且只能5天之后到现场进行维修。还有这么多样品,怎么办?”董其源心急如焚。
“稍等,我马上过去!”许娟挂掉电话,放弃轮休,立即赶往实验室。“外委维修从时间和成本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省一分钱总要比挣一分钱容易,咱们自己修!”许娟了解情况后斩钉截铁地说。
说干就干。许娟和班组成员对仪器进行现场“会诊”,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拆卸FPD检测器、空气发生器、色谱柱连接等重要部件,一个一个排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发现是空气发生器工作异常,调试后软件峰值正常、仪器运转正常。她们在及时保障生产的同时,节约维修费用5万余元。
“我们中心女工多,节约的点滴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化验中心上演!”化验中心党支部书记潘俐燕自豪地说。
“加班加点是监测人员的‘家常便饭’”
空气监测是环境监测站的重点,按照一年一次的频率,化验中心要对油区内所有的重点生产区域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是测定PM10 、PM2.5、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穆响,你咋还没下班?”“晚上20时去高尚堡油区检测噪声了。”“今天有多少点位?几点能测完?”“今天点位多,大概22时到23时能测完吧。”3月1日晚,值班员工罗超关切的询问还在实验室忙碌的同事穆响。
穆响是化验中心固体分析室的班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她永远都是冲锋在前的那一位。此次噪声监测是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主要从一般户外、噪音敏感建筑户外和噪音敏感建筑物室内三种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利用噪声震动测量仪器测量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从而判断声环境质量情况。
空气监测样品采集过程非常艰巨,员工需要站在仪器旁,时刻记录仪器情况及监测数据,这样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为了减少误差,样品采集后,监测人员需要立即到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析,取下滤膜、烘干、称量直至恒重、计算。监测人员一直都要忙到晚上21时、22时才能结束实验。
“环境监测就是这样,我们是‘侦察兵’,是环境的‘眼睛’和‘耳朵’,越是暴风雨、高温酷暑、寒冬腊月,越是监测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加班加点更是监测人员的‘家常便饭’。”化验中心主任屈晓芳如是说。
“老妈想吃,咱就做啊!”
3月2日晚22时,常亚楠值完班回到家,如常先到女儿房间看看熟睡的女儿。“昨天答应给闺女做鸡米花、烤肉串,又没实现。”她转身走向厨房,关好门、打开灯,开始准备明天的早饭。“鸡米花做好了明天早上再烤一下,手抓饼做好了明天热一下,早上起来再打个豆浆……”
常亚楠是化验中心水泥浆检测室的一名女工,主要负责钻固井实验,由于钻井进度的不确定性,常常不能“如约”陪伴家人。
“妈前几天念叨你卤的猪蹄来着,但她看到你胳膊疼,心疼你就没说。”吴党庆边帮妻子张宏霞揉着胳膊边说。张宏霞是化验中心气体分析室员工,有一手好厨艺,卤猪蹄是她的“拿手菜”。
“老妈想吃,咱就做啊!”说完,张宏霞立即动身前往超市买食材。猪蹄要一块一块劈开,大小均匀,但张宏霞总觉得丈夫处理得不好,她不顾受伤的胳膊传来的疼痛,亲自操刀处理。没多久,香喷喷的卤猪蹄就端上了桌。
家庭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工作中,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油田化验检测员。巾帼不让须眉,2023年1-2月份,她们累计出具化验检测数据7400余个,为油田增储上产和提质增效贡献了“她”力量,撑起油田化验检测的“一片天”。(杨军 于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