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成飞 顾虞丹
(相关资料图)
●观点
打造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样板,通过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承担市域社会治理职责,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贯彻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方位打造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样板,通过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承担市域社会治理职责,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守“三个服务”,把握工作方向
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定位、靶向发力。
一是要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主动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融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总体布局,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及年度高质量发展职能工作目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定期上报时序进度。
二是要以服务职工为目标。积极推动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工资支付、社保缴纳、休息休假等劳动用工情况,同时向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组建、职代会与集体协商建制等领域延伸,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是要以服务企业为导向。牢固树立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推动企业依法用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理念,探索服务企业的有效机制,让劳动法律监督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实现“三维互动”,创建合力机制
职工权益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工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各级工会要注重整合资源、寻求支持,积极构建一体化推进劳动法律监督的工作格局。
一是联商联动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工会、司法、人社和法院等部门在劳动法律监督方面的职能优势,建立多方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司法、人社、法院、律协等部门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好以劳动用工风险法律体检、法律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劳动法律服务,形成党政重视、工会谋划、多方协同、基层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是同向同行做好监督。联合人社、卫生及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超时加班、夏季劳动安全卫生及高温费发放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扩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影响力。与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召开发布会,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优秀案例、典型判决或裁决案例、监督整改成功范例等,督促企业积极参与劳动用工风险法律体检,及时落实劳动用工监督评估整改意见。
三是线上线下同步实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企业和职工通过使用线上平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法规查询、法律援助、在线调解等服务。线下要联合多部门开展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改进行动,消除劳动关系隐患。以新就业形态用工企业、劳动纠纷易发、频发的行业为监督重点,开展专业团队专项监督评估。
推动“三项结合”,确保落地见效
工会要善于运用法律监督带动突破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通过各职能部门业务工作主动融入工会法律监督,压紧压实监督工作。
一是日常监督与定向监督相结合。通过日常信访、中心来访、平台接访等渠道,接受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反映,实施日常监督。加强与人社仲裁部门数据共享,对发生重大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实施定向监督,约谈企业工会,出具风险提示,限期反馈意见。
二是正向助推与反向倒逼相结合。通过命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先进单位,典型示范,正向推动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律监督,不断提升监督水平,增强监督效果。对已经发生职工权益侵害行为的企业,及时实施工会法律援助,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纠正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倒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
三是法律服务与刚性监督相结合。为企业及基层工会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内容可以包括开展劳动用工风险法律体检、组织劳动法律法规宣讲等,在柔性服务中实现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及职工权益的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