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民声】
舒年
今年第二季度,江西省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为69.27%。该市在2020年底取消了机动车尾号限行。对比2019年尾号限行时期,该市交通拥堵指数从1.32降为1.27,平均车速从31.9km/h提升至38km/h,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后,交通拥堵指数不降反升的城市。在这背后,则是南昌市在骨干路网体系、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畅通微循环、智能交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施行尾号限行措施,根据相关通告,这些措施从时限上看是临时性的,制定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大气污染,二是交通拥堵。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行政限制措施,尾号限行减轻了机动车使用强度,为地方做好大气治理和交通拥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换言之,地方政府应当抓紧这一时间,珍惜公众信任,做好大气治理和交通拥堵缓解工作。毕竟,尾号限行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不便,以及对机动车拥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减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把临时的“缓兵之计”拖成长期举措,这样不利于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随着近年各地加强环境治理,加之汽油车柴油车新国标的施行,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尾号限行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效益已经在逐渐衰减,而交通拥堵的顽疾,依然困扰着许多城市。
正因如此,南昌市在国内探索取消尾号限行,并取得了取消限号后城市更畅通的成绩,不仅值得点赞,也值得其他城市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其实,南昌市采取的一些措施,从技术上其他城市并非做不到,比如完善干线路网,比如治理具体堵点,打通道路微循环,比如利用大数据及时快速处理交通违法等。也就是说,南昌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城市也能做到,在交通拥堵治理上,实现精细化、智能化和快捷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听取专业意见和群众心声。就拿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这一件“小事”来说,要一个堵点一个堵点去找原因,去论证、去找办法。
作为一种对促进消费有不利影响的措施,临时性的尾号限行措施的最终结果,应当是像南昌一样的“城市不限号、交通更畅通”,实现双赢。当然,各地情况不一,具体该采取哪些措施,采取何种强度去疏解交通,也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