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正成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名片”(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资料图】
阅读提示
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2022中关村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目前,北京市正积极做好2022中关村论坛筹备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企业负责人参与论坛,并持续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品牌活动,以多种方式推动中关村与海外交流合作,擦亮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名片”。
“北京有90余所高校、1000多家各类科研机构,还有超过100家独角兽企业、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杨颂介绍,由于雄厚的科研机构实力和人才实力,加之研发投入强度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对于吸引国外资源落地来说,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一张“名片”,中关村论坛不仅促进了国际人才交流、思想碰撞,还强化了资源共享、推动技术交易。北京市以此为契机,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共同发力,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快高质量“引进来”
2021年,中关村论坛升级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邀请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国际国内技术转移机构、4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领军企业参与,汇集了近3000项技术交易项目、700余项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和600多项数字化转型应用技术需求。2022中关村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彰显出继续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姿态。
引领创新,政策先行。为了发挥禀赋优势,加快高质量“引进来”,今年,北京市政府印发了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若干措施,吸引国际人才、国际研发机构等落地北京发展。目前,北京市具有研发功能外资企业189家。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是其中的一家企业。该研发中心总裁韩丹说,稳定的政策支持、较好的科研土壤,吸引该中心在20多年前便落地北京,“从早期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糖尿病领域,到涉及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以及人工智能、基因疗法等创新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壮大。事实证明,将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助力。”
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引进至关重要。应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引进?专业领域信息分析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励讯集团给出了解答。
“这不是拍着脑袋的决策,而是基于数据分析。例如,高校要发展化学学科,我们利用旗下海量数据库分析全球在化学领域的顶尖人才有哪些,分布在哪些机构,发表论文量、被引用频次如何……我们把这些资料提供给高校,以便于他们引进人才。”励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张玉国说。
支持高水平“走出去”
在加快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北京市也积极支持创新主体高水平“走出去”。中关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江表示,自2015年设立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先后在多国设立海外创新中心、联络处等不同形式的海外分支机构,发挥“基金+中心”的平台作用,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配置资源。
除了支持创新主体在海外共建创新中心、海外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外,杨颂介绍,北京市还支持企业以北京创新成果为媒介,参加国际知名展览展会,举办国际会议,主动加强国际交流和创新合作。
“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新冠直击:认知、防控和预后”“净零未来:脱碳之路”……这些充满前瞻性的全球性议题,在励讯集团旗下爱思唯尔细胞出版社主办的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上,被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的卓越学者、带头人深入探讨。“作为中关村论坛的一部分,会议为全球最新科研进展提供交流平台,激发了国际及跨学科合作。”张玉国说。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则通过接轨国际领先医药研发实践推动国内研发成果走向世界。在2019年3月正式成立的INNOVO开放创新平台上,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与院校、生物科技公司、医院、科研机构和联盟等共同推进早期创新药研究,并依托诺和诺德全球网络,加速推进基础研究的产业化转化。韩丹介绍,目前,中心已经评估了80余个创新项目,并与其中3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两个项目已顺利进入诺和诺德全球研发管线。
擦亮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名片”
中关村论坛对接和集聚了海内外创新资源,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一张“名片”,不仅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也为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杨颂用“4个平台”来解释中关村论坛在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关村论坛既是人才交流平台,一些专家学者以高端学术交流为契机来华访问、工作,又是前沿思想碰撞的平台,产业链上下游各路精英通过交流了解产业最新动向,还是国际技术交易的发布平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易合作,更是政策集中发布和宣讲平台,企业通过中关村系列活动的宣讲,了解了北京市为其提供的多元化一揽子政策包。”
基于此,目前,北京市正积极做好2022中关村论坛筹备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企业负责人参与论坛,并持续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品牌活动,以多种方式推动中关村与海外交流合作,擦亮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名片”。
“未来,我们将深入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围绕促进国际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高效流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创新治理,推动创新资源、科学要素共享,打造开放科学‘北京样板’,传递扩大开放、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理念。”杨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