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龙头涉美337调查案收获胜诉(主题)

近日,被称为“果链”龙头企业的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其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开展的337调查案件中不涉及任何专利损害赔偿问题。至此,立讯精密从这场历时630余天的337调查案件中收获胜诉。


【资料图】

近年来,ITC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明显增多,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成为“重灾区”。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立讯精密此次胜诉对相关企业更好“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

高技术领域案件增多

9月9日,一个337调查案件的终裁结果从ITC传出。该裁决确认了初裁意见,认定立讯精密的现行设计/方案均未构成任何权利侵犯并终止调查。9月13日,立讯精密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涉及本次337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且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立讯精密作为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之一,不仅是AirPods耳机、Apple Watch的组装厂商,还投资了iPhone组装业务,在连接器、声学、LCP天线、无线充电等传统模组市场的份额也较为稳定,旗下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医疗等多个领域。

本案件始于2020年12月18日,美国安费诺集团向ITC提出337调查申请,指控立讯精密及其多家子公司在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电连接器与壳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权。2021年1月21日,ITC决定对特定电连接器和保持架组件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发起337调查,其中,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涉案。。

这并非个案。盈科北京管委会副主任、盈科北京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一部)主任王俊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产品对美出口的不断增加,涉及中国产品的337调查数量呈增长趋势。由于337调查有着申诉门槛低、时效快、应诉难度大、费用高、调查结果对涉案企业打击力度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权利人倾向于使用337调查作为竞争手段。过去,337调查的产品主要涉及机电类、轻工业产品、医药及医疗产品、钢铁及化工产品,近年来则越来越多涉及信息技术领域。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337调查案件超过30%涉及中国大陆企业,2021年新增案件达82起,创2006年以来新高。近10年来,涉及中国大陆企业的337调查案件以电子工业、电气工业、光伏产品和医药工业领域最多,近3年更集中在电子工业领域。

积极应对经验可参考

据悉,在涉案伊始,立讯精密迅速成立专门工作组,并聘请了美国律师积极应对调查,历经近两年终获胜诉,这也为相关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倩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立讯精密在此次应诉中积累了三方面经验:一是积极应诉,主动应诉是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重要策略,包括参与证据提交、听证会等各程序、积极与原告方谈判等;二是聘请专业律师参与诉讼,组成中美律师团在两地同时展开工作,确保在较短时间内提交答辩意见和证据;三是注意外部律师团队的选择,尤其是具有团队合作制度、具有良好英文水平的律师事务所,确保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工作。

此次案件调查之初,通过内部核查,立讯精密有5个美国专利涉案,并且进一步确认仅少数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费诺集团主张的部分专利权保护范围,而这些产品先前已不再出口美国,当前产品均已由现行版本方案取代。在初裁之时,上述事实便得到确认,立讯精密获得对其有利的裁决。

王俊林认为,本案件对企业规避或应对337调查可以提供两方面经验。一方面,企业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专利管理、专利布局、市场分布等环节全面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337调查和其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应诉中应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公司内部专利排查,切实防范侵权风险;聘请专业律师积极应对,加强集体应诉加大应对力度;提前预判337调查可能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并及时对外发布公告,稳住投资者并保障公司稳定经营。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凯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打算“走出去”的中国科技企业而言,在竞争对手普遍拥有较高质量授权专利且布局严密的情况下,需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的风险防控和策略准备,以应对国际化市场竞争需求,避免涉嫌专利侵权对上市公司市值和市场开拓造成不利影响。随着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竞争也是全方位的,在美国之外甚至中国本土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应对。(记者吴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