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桂林城南,日近中天。桂海铁路平山扳道房里,电话铃声响起,扳道员陈海明接到作业指令:一趟装载钢材的货物列车正从前方驶来。

赵春青 绘


(资料图)

陈海明戴上草帽,在胸前口袋别上视频记录仪,拿上信号旗、对讲机,走出扳道房,来到几米外的扳道器前,取钥匙、开锁头、拔插销,紧握摇把扳动道岔。随着“咔嚓”一声响,尖轨从左向右摆动,与钢轨严丝合缝。

陈海明在扳道器旁站立,等待列车经过。大约10来分钟后,列车由远及近,陈海明手举黄色信号旗,向司机示意道岔开通信号。列车平稳驶过后,他再次扳动道岔复位。

这是陈海明每天重复的工作,至今已近30年。今年10月,年满60岁的他就要退休了,一想到这里,陈海明心中五味杂陈,“我家就在桂海铁路边上,看着这条铁路从建设到运营,走到今天,记忆里全是它。”

陈海明边说边走,回到扳道房。这是一间水泥平房,进门处,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椅子的坐板已磨得发白,桌上放着一部橘红色、没有按键的老式电话机。“这个电话只能跟车站值班室联系,从我到这里就已经有了。”陈海明告诉记者,以前他曾当过一段时间厨师,20世纪90年代才转岗成为一名扳道员。

当时,正值桂海铁路的高光时段,运输非常繁忙,仅桂林电厂每天就有两列电煤专列,还有玻璃、钢材、石油等货物运输,是桂林工业的“输血动脉”。

进入21世纪,随着桂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电厂、石油企业、洗涤厂等大型企业搬出桂林城南区域,企业仓储和运输选择也更加多样化。目前,只有桂海铁路桂林站至桂林南站5公里多的线路还在办理货运业务,连通8条铁路专用线,每年运输货物70万吨左右。

从繁华到归于平淡,桂海铁路的发展变迁,是桂林工业布局优化调整、交通网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正如为列车掌舵的道岔变轨,从最初的依靠人工扳道,发展到在车站值班室就能人工控制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再到2013年广西迈入高铁时代,智能化计算机联锁大范围投用,人工扳道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的345个车站中,仅剩5个运输量较小的支线铁路车站还使用人工扳道。

“现在一个班下来扳道30次左右,作业量少了很多。”扳道房只有陈海明一个人,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没有扳道作业,静得出奇,这时,他会走出扳道房,站在门口的树下,静静地看着铁路两边来往的行人和车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