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工会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点发力把服务做到职工心坎上(主题)
阅读提示
实施产教融合打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快车道”;多样化、精准化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化解纠纷……江西省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总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及服务工作、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方面多点发力,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产业工人成长“快车道”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下,我的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并且晋升为设备调试组组长。”九江萨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职工余孔明说。
在江西省总工会指导下,九江市总工会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通过“学院+园区+企业”产教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截至目前,该学院与18家企业联合开展了新型学徒制培训,建立企业实践基地5个,建成职业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290期,培训产业工人21824人次。
近年来,江西省总工会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江西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如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将所有工种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加大普惠性培训力度,同时实施“1+N”线上补贴性培训组织模式,开发江西省补贴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平台;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推动出台《江西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推进产教训融合,政社校企协同,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瑞昌市新时代产业工人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等专业,为产业工人提供业务技能理论和实操培训;樟树市工匠学院通过开设培训班、进企业培训等方式,为产业工人提供学习机会……江西各级工会聚焦素质提升,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广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炎炎夏日,收到来自工会的清凉礼包,很感动。”外卖骑手熊志文说。今年7月至8月,江西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关爱职工 夏送清凉”活动,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精准化服务。
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为解决无固定用人单位的货运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难的问题,江西省总工会推动该省出台《江西省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该法规于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入会形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随着越来越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回到“娘家”,如何保障这类群体的合法权益、探索服务模式成为江西各级工会的新课题。为此,江西省总工会出台《关于开展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南昌市总工会推动成立该市零工经济工会联合会;宜丰县召开全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代表大会……江西各级工会先行先试,用机制建设闯出新路径。
据统计,2021年,江西省各级工会共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46.65万人,形成了“四转一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的工作格局。
今年,江西省总工会推出20项举措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涵盖思想引领、加快推进建会入会、维权保障、加强素质能力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等5个方面。
“法院+工会”合力化解劳动争议
今年7月,在吉安市吉安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调解下,付某和公司签订调解协议,他被公司拖欠的11万元工资终于有了着落。和他一起讨薪成功的还有20多名农民工。这是江西省法院与省总工会联合在全省推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缩影。
2019年,江西省总工会联合省高院在南昌、九江、赣州等3地开展“法院+工会”诉调对接试点工作,发挥法院司法能动性和工会服务民生的职能作用,将“诉”的刚性、权威性和“调”的柔性、便捷性结合起来,形成化解劳动争议的合力。
早在2015年,江西省总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就进行了相关探索。省总首创“三师一室”维权模式,用“沙龙茶叙”代替“圆桌会议”,同时将“三师”服务阵地挪到工业园区,让关口前移、服务下沉,力争实现劳动争议不出工业园区、不出企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据统计,目前江西省共有近2000名“三师”成员,为101.8万名职工提供维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