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亚市相关工作要求,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成果已经市政府批复实施。

《规划》提到,三亚市管辖海域范围:沿岸为三亚市国土空间规划海岸线,两侧为三亚与乐东县和陵水县的海域勘界线,向海一侧以领海基线外扩12海里为边界线围合的海域范围,总面积3222.49k㎡,海岸线长度264.42km。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规划》总体目标为:三亚市海域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海域使用优化调整基本完成,海洋旅游、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等重点板块开发合理,基本建成功能定位清晰、空间结构有序、生态环境优良、人海和谐持续、“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协调的海域空间开发示范区和生态景观风貌区。

《规划》坚持“陆海统筹”原则,重点规划“4+4+1”共9个重点海湾、海岛区。

“4”:后海湾、三亚湾、大东海、三美湾4个海湾特色旅游景区;

“4”:蜈支洲、西岛、东锣岛、椰子洲岛4个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1”:崖州湾海上综合开发区。

9个重点海湾海岛区

后海湾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依托后海村酒店、民宿、码头等开发基础,海域打造以体验式冲浪、沙滩浴场、水下旅游、休闲渔业为重点的海上特色旅游景区。

开发方向

后海湾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海洋资源,适合开展海湾特色的旅游景区,海岸带、后海渔村、后海渔港融为一体。后海湾与蜈支洲岛旅游景区较近,具有客源优势。

冬半年,10月到下年5月,后海湾适合开展以冲浪为主,选择合适的海域开展游泳,禁止摩托艇、快艇等与冲浪运动有冲突的高速类水上运动;夏半年,6月-9月,开展以海水浴场为主,开展滑水、摩托艇、快艇、拖伞、潜水等水上运动娱乐项目。

功能区规划

根据后海湾的自然条件和海洋资源,将后海湾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公共浴场用海区、海上低速活动类用海区、海上高速活动类用海区。景区应考虑陆海统筹,沿岸需规划相应功能区的陆域配套,如冲淡浴室、游客中心、配套商业等。

三亚湾海上游乐世界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基于三亚湾海域西侧紧靠海坡开发区的集中连片度假酒店群,打造以水上运动、沙滩休闲、海水浴场为亮点的具有海湾特色的海上游乐世界旅游景区。

开发方向

该区用海可开发为各酒店和大众游客的海上运动、海水浴场和沙滩休闲。海水浴场布置在2m水深以内的海域设置防鲨网,配套救生瞭望塔、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望远镜、警示旗等安全设施和夜间照明、更衣室、沐浴室、垃圾桶、导览图、标识牌等管理服务配套设施,加强酒店配套海水浴场的安全管理。

水上运动,设置水上运动通道,合理布置各类活动,确保旅游活动安全有序。加快优化提升摩托艇、香蕉船、海上飞鱼等海上高速运动娱乐项目,发展拖伞、三角翼、滑翔翼等海上高空运动产品,采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统一经营管理,打造三亚湾海上运动娱乐基地,丰富海上旅游产品体系。

在宽度合适的沙滩,布置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等沙滩休闲项目。

功能区规划

三亚湾海上游乐世界旅游功能区分为经营性浴场用海区、海上活动入海通道用海区、海上低速活动类用海区、海上高速活动类用海区。景区应考虑陆海统筹,沿岸需规划相应功能区的陆域配套,如冲淡浴室、租赁服务、配套商业等。

大东海海湾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主要依托大东海滨海浴场、沙滩运动场地以及大东海广场,针对游客和本地居民打造以水下旅游、海水浴场、水上运动为主的海湾特色旅游景区,成为三亚城市滨海游泳、沙滩休闲、海洋赛事、黎苗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集中展示窗口。

开发方向

大东海海滩沙质细白,坡度平缓,可开展滨海游泳、帆船帆板培训、潜水培训;沙滩马拉松、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滩拔河、摔跤、沙滩手球、沙滩卡巴迪等群众性沙滩运动;将黎族苗族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与沙滩场景相结合的沙滩运动新产品;国际帆船赛事、国际国内沙滩系列赛事、民族传统系列赛事等。

大东海水下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建有栈桥,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水上和水下运动,如潜水、海上观光、海钓等。

三美湾海上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依托“天涯海角”景区和南山寺旅游区的开发基础,结合三美湾依山面海、集“山美、水美、石美”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打造以水下旅游、海上看观音、垂钓、水上运动为主的海上特色旅游景区。

开发方向

依托山美湾酒店建设基础,开展海水浴场、水下旅游、海上观光和水上运动项目;利用三美湾丰富的珊瑚景观资源,开展潜水、浮潜和半潜船等各项水下旅游项目;结合休闲渔业发展需要,开展渔业旅游,如垂钓、快艇船钓,打造矶钓基地。

功能区规划

三美湾海上特色旅游功能区分为经营性浴场用海区、游乐场用海区、水下观光用海区、海上观光用海区。景区应考虑陆海统筹,沿岸需规划相应功能区的陆域配套,如冲淡浴室、游客中心、配套商业等。

蜈支洲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利用蜈支洲为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影响力,在体验与观光的同时,扩大水上旅游精品项目培训,打造以海岛度假、海岛观光、水下旅游、沙滩休闲、水上运动、渔业旅游为主的海岛特色旅游景区,建成国家级训潜水练基地和潜水培训基地,发挥在三亚乃至全国水上旅游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发方向

依托海岛资源,开展海岛度假、海岛观光,潜水、半潜观光等水下旅游,滑水、帆船、帆板、桨板、皮划艇、摩托艇、香蕉船、独木舟、拖曳伞等水上运动项目,海钓、海洋牧场观光等渔业休闲,沙滩摩托车、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沙滩休闲,无人驾驶观光飞机等旅游项目;借助蜈支洲影响力,建设国家级潜水训练基地、水上运动培训基地等;结合蜈支洲海洋牧场建设,开展垂钓、快艇船钓等休闲渔业活动。

用海区规划

根据蜈支洲岛的自然条件和海洋资源,将蜈支洲海岛特色旅游功能区划分为游憩用海/用岛区、其他红线区、海洋牧场用海区、增养殖用海区。

西瑁洲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吸收蜈支洲岛以及国内外海岛游、水上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将西瑁洲建设成以海岛观光、水下旅游、沙滩休闲、水上运动为主的海岛特色旅游景区,打造潜水培训基地。

开发方向

依托海岛资源,开展海岛观光、潜水、玻璃船海底观光、游艇观光、香蕉船、动感快艇、无人驾驶观光飞机、拖曳伞、沙滩休闲等项目;建设潜水培训基地等。

东锣岛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东锣岛开发程度较低,秉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经营理念,将东锣岛打造成以海洋科普教育、特色研学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集科普教育、海岛体验、海洋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开发面向大众的热带特色海洋科普旅游产品为主的原生态、高档次、高品位的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开发方向

与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研学互动,推进海洋科普教育及生态环保专题,打造海岛科技环保项目,构建多元海岛特色的生态产品体系;面向高端消费群体,开发精品海上运动娱乐、少量海岛观光等旅游项目,开展沙滩休闲、潜水(夜潜)、游艇、无人驾驶观光飞机等活动;结合海岛建设,开展精品海钓、渔事体验等休闲渔业活动;适度兼顾水上飞机项目建设,以连接三亚西部至东部的区域、增加东锣岛交通便利程度。

功能区规划

根据东锣岛的自然条件和海洋资源,将东锣岛海岛特色旅游功能区划分为游憩用海/用岛区、其他红线区、游乐场用海区、混合电缆管道用海区。

椰子洲岛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功能定位

依托椰子洲岛临近入海口与城镇、自然生态良好、交通可达性高等资源区位优势,在保持原有海岛椰林的基础上,发扬海岛椰林文化,打造成为国际标准、国内领先的“国家海岸湿地公园”,开发成为游客与市民共享的以水上观光,户外拓展,体育赛事、训练和培训为主的海岛特色旅游景区。

开发方向

面向国内外游客与市民,开发多样化水上素质拓展产品,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素质拓展培训中心;开展龙舟、皮划艇、桨板等培训与体验活动,建设成为国家级海上运动体验与培训基地,成为专业运动队、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可以共享的基地;开展沙滩休闲、水上椰林观光、近岸海上观光、海上运动等活动。

功能区规划

根据椰子洲岛的自然条件和海洋资源,将椰子洲岛海岛特色旅游功能区划分为游憩用海/用岛区,训练和培训用海区。

崖州湾海上综合开发区

功能定位

基于崖州湾海域邻近南山港与中船重工、远洋科考等区域的区位条件,结合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以崖州湾优质的海湾特色资源为主体打造以交通运输、科研教育、海水浴场、水上运动、沙滩休闲、休闲渔业、科教展示、沙雕文化等为主的海洋综合开发区。

开发方向

建立崖州湾(科技城)海域五大主要功能体系:4+1,渔业用海,工矿通信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游憩用海和科研教学用海,构建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时空有序的海洋空间管理新秩序;重点发展深海科技、科教研发及南繁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同时兼顾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特色旅游业,建设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港为基石、以产为支撑、以城为依托、以海为源泉,打造陆海融合、产城融合、人海和谐的海洋开发新格局。

功能区规划

基于崖州湾海域的自然特征和资源禀赋,结合新时期海洋空间管控要求以及产业用海需求等,将崖州湾海上综合开发区海上功能区划分为渔业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游憩用海区和特殊用海区。其中渔业用海区进一步细化为渔业基础设施用海区、开放式用海区、深远海网箱养殖用海区、筏式养殖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进一步细化为混合电缆管道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进一步细化为路桥隧道用海、跨海桥梁用海区;游憩用海区进一步细化为风景旅游用海区、文体休闲用海区、旅游配套设施用海区、公共浴场用海区、海上低速活动类用海区、海上高速活动类用海区、训练和培训用海区;特殊用海区进一步细化为科研教学用海区等。

原文链接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的批后公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