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树绿、天蓝,荒滩变成了公园,就像家门口多了一座氧吧。

10月16日一大早,73岁的赵学文就约了姐妹赵明花来到小清河边的樊城江滩公园散步。两人边走边聊,时不时地拍照留念。

赵学文现住在美满社区普鑫上东郡小区。赵学文的爱人原来在中科院上班。上世纪70年代初,襄阳以解决城市户口、住房、煤气、职称、家属就业作为优惠条件,从北京等大城市引进了1000多名科研人才。1973年,老伴儿作为人才被引进到襄阳,赵学文随他来到这里,成了原襄樊市铜版纸厂的一名职工。她的老伴儿进入原襄樊市制漆总厂从事科研工作。他们住在制漆总厂家属院,一住就是38年。

赵学文清楚地记得,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小清河不到500米,但周边环境差,河边是砂场、窝棚,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隔河相望的化肥厂飘出的气味更让人想吐。家附近没有散步的地方,想散步,要往丹江路、人民广场走。

2011年,赵学文搬到了普鑫上东郡小区居住,居住环境在不断变好。

时间到了2016年,随着三江口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樊城江滩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昔日破败不堪的棚户区,成了景色优美的景观带。

在面积达36.8万平方米的江滩公园内,有10个篮球场、3个足球场、3个特色主题广场,这里成了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地。赵学文和其他数万名清河口片区的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荒滩变成了公园,小清河经过治理,水变得清澈了。行走在河边,小清河碧波荡漾,河边绿树成荫,鲜花烂漫。赵学文说,生活环境变好了,居民的心情更好了,大家的身体更健康了。

为了记录襄阳的变化,把身边的美留住,并展现给更多人看,赵学文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学会了手机摄影、制作小视频。“现在的襄阳真是太美了,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很美满。”赵学文说。

(记者 李兴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