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随便看看,有啥问题可以问我。”10月8日,谷城经济开发区过山口社区,见葡萄园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张家进笑着说。
对于这种情况,张家进早已习以为常。作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园,时常有人慕名而来参观和学习,他一向来者不拒。
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张家进如何走上“新农人”之路的?他给身边的人带来哪些变化?当天,记者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心系家人 辞职种地
张家进大学学的是应用化学,走上务农之路,是一个意外。
2011年,张家进从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随后和妻子一起前往广东工作。他很快成为一家台资企业的技术主管,妻子也在当地有了稳定的工作。
2013年底,张家进的岳父打算关掉自家的葡萄园,这个消息让他们吃惊之余也为二老感到担忧。
张家进的岳父在吉林通化当了几十年的葡萄种植工,后来搬到辽宁沈阳办起了自己的葡萄园。没想到几年下来,积蓄赔光不说,还欠下外债。不忍见两位老人一生的积蓄化为乌有,张家进和妻子决定辞去工作,挑起这个担子。
学历高、学习能力强成为张家进转型的有力优势。通过阅读大量葡萄种植书籍,他发现岳父是在用种植酿酒葡萄的方法种植食用葡萄,前者追求产量,数量多、个头小、糖度低,这样的葡萄自然不被普通市民接受。
张家进一边给岳父帮忙,一边把书中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探索。补充营养防止裂果、拉长花序提高挂果率、疏花疏果提升品质……两年后,他种植的葡萄因为糖度高、品相好,受到顾客的认可。
此前果园效益不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销路不畅。张家进在改善果品质量后,骑着车进市场、跑店铺,挨个儿突破。“第一批不要钱,卖不动就当赠送了,好卖的话,第二批一起结。”通过各种灵活的策略,市场逐步打开。
到第四年的时候,果园扭亏为盈,实现了年收入30万元,老两口乐开了花。张家进也从一名“门外汉”真正成长为葡萄种植能手。
反哺家乡 二次创业
“你是我们这一带学历最高的娃,有可能的话,回家乡来发展吧。”2016年底,张家进回老家探亲时,当时的社区党委书记李明富的一句话触动了他,妻子也支持张家进。
2017年,张家进回乡创业。
同样是种葡萄,换一个地方,不少技术细节需要重新探索。张家进先承包了7亩地,进行小规模试种。每天,夫妻俩起早贪黑,一头扎在葡萄园里。一年栽植,两年挂果,三年上量。经过三年摸索,张家进摸透了“玫瑰香”“乒乓葡萄”等新品种的习性,年收入达到9万元。
然而创业之路总非一帆风顺,正当他准备扩大规模、大干一场时,2020年、2021年,连番的阴雨天气让葡萄大量减产,他非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本。
谷城县人社局和谷城经济开发区获悉此事后,通过政府贴息,及时为张家进提供10万元创业贷款,社区还协调为其减免水电费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痛定思痛,张家进认为还是自己对葡萄种植技术吃得不够透。他以葡萄园为家,每天除了种地,就是认真阅读各种种植书籍,积累种植经验。
2022年,张家进将葡萄园扩大到20亩,新修了大棚和滴灌管道,将天气对葡萄的影响降到最低。今年谷城遭遇特大旱情,但张家进的葡萄园非但没有减产,还喜获丰收,增收近20万元,极大地增添了他的信心。
传授技术 分文不取
张家进被周边的居民所熟知,不仅是因为他技术好,更是因为他的热心肠。
谷城城郊有一个景点叫樱花谷,有一次张家进带着家人去游玩时,在路边一户姓丁的农户家门口歇脚。见丁大爷步履蹒跚仍在劳作,张家进就与他攀谈了起来。原来丁大爷的妻子有病,儿子在外地,仅有儿媳在家照顾孙子,收入微薄,他不得不继续耕作。
张家进发现丁大爷的家就在景区主干道旁边,位置非常好,利于销售。路边刚好有三分地,如果种上葡萄,光是游客来买,每年收入一万元不成问题。
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丁大爷面露难色。张家进则说:“丁大爷,屋后就有竹子,可以用来搭棚;葡萄苗你不用担心,我家里有;至于肥料,你这里也用不了多少,我用不完的可以给你;技术嘛,不难掌握,我能教你。”
如今,丁大爷家门口的那块地已经变成了葡萄园,再有一年就能有收益了。
“我的葡萄园马上就要租地签合同了,每一个步骤都是张大哥手把手教的。”退伍军人李林告诉记者,今年葡萄收获最忙的时候,张家进也会抽时间帮他,光选址已经跑了十几趟,最终在冷集塔湾找到了合适的地。没事的时候,李林就去张家进的葡萄园里学习,张家进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讲解,从不藏私。
最近,与过山口社区相邻的彭家山社区也想搞个葡萄种植项目,张家进当起了义务规划师……
“自己尚在辛苦创业中,为什么要分出这么多精力来帮助周围的人?”面对记者提问,张家进说:“我相信只要好学肯干,我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在我困难的时候,是政府帮了我,我也应该尽力帮助别人。”
2022“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由阿里巴巴公益旗下“天天正能量”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襄阳晚报等60多家主流媒体发起,活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突出贡献的平凡人。
(记者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