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有专家在一档节目中提出,“年轻人其实在20到30岁的年纪当中,选择工作时第一时间不应该考虑能够赚多少钱,而是他的青春能够给他带来多少感知。如果真的把你喜欢的事情做到精致,那么社会一定会给到你回报。”此番言论一出,便随即被网友们打上了“何不食肉糜”的标签。

其实,这就是一个年轻人在择业时到底是该向“钱”看,还是向“前”看的问题。专家的本意是提倡年轻人不负青春年华,勇于追梦,一份热爱的工作可以驱动自己从中获得更多成长,莫为了“钱途”迷失方向。这个观点,如果以整个职业生涯为尺度来看,不无道理。

可问题是,固然道理人人都懂,但现实中真正能够追求理想的又有多少?即使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谁又能保证未来一定会有长久的发展呢?所以,想让“心之所向”变成“行之所往”,是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来做思量的。当前,年轻人在面临就业竞争、社会压力、家庭责任时,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先要生存下去,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们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不被年轻人买账了。

诚然,专家的建议过于理想化,但也不必急于去反驳,不妨由此去思考一个问题:“理想”与“现实”真的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的存在吗?其实,有些时候,我们要摆脱二元对立思维的束缚,让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一名“斜杠青年”。他们以收入稳定的传统职业为主业,以自己热爱的新型职业为副业,在做好本职工作、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拥抱梦想,实现价值,赢得尊重”的舞台。

说到底,职业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一定要过非此即彼的生活。即使一时无法做出忠于理想的选择,也请别熄灭它的光,只要不断尝试、不断成长,终有一天理想也能照进现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