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社评】

文旅产业开发某种程度上也是讲好中国历史文化故事、讲好民间传统故事的探索和创新。基于自身独有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底蕴,找到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期待更多地方各具特色的文旅名片能给广大百姓带来更高水准的文化休闲体验,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据1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在今年春节期间再次成为文旅界的“顶流”,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呼过瘾,给当地文旅消费市场带来巨大活力。近来,伴随着大唐不夜城的成功,多地也开始取经,各地的“不夜城”因借鉴模仿程度不同,人气和实际效果出现较大差异。

有的地方以大唐不夜城为模板打造的本地版“不夜城”,短期内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今年春节假期,“长江不夜城”“青州不夜城”等人流量单日可达数万人,持续登上当地网络社交平台热销榜、人气榜。同时,有的地方走上“拿来主义”的老路,照搬个别项目,建造几座仿古建筑,然后招商入驻美食摊,最终东施效颦,人气寥寥。

实事求是地说,启动文旅项目、开发旅游市场,各地都很心切,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并不多。从大唐不夜城数次冲上热搜的有关报道看,其一路走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优势,让西安这座城市可以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出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文化IP。其次,专业的投资运作方,用约二十年时间、数十亿元投资,深耕一个文旅产业园,建筑、文化、美食、演艺、零售等通盘考量,一体化发展,让文旅开发事半功倍。还有,创新贯穿发展过程,步行街“一步一景”、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等为景区注入持久活力。此外,短视频时代的流量引导也是其火爆原因之一。而不收门票、靠人气带动消费等商业模式,符合现代商业逻辑和人们的消费心理,形成口碑效应。

近年来,不少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都在努力打造自身的文旅产业品牌形象,一些相对较成熟的范例也印证了“基于本土、忠于文化、敢于创新”的路子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经济圈”,从静态的冰雪世界景观到集吃喝游乐于一体的滑雪中心,再到依托冰雪资源发展起来的运动人才培训、冰雪运动装备生产等经济形态,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再如江浙地区一些兼具历史文化积淀、特殊地理样貌和地方经济基础的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独具一格,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解决本土居民就业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智慧样本。

为打造地方文旅名片,一些地方也曾走过弯路、付出一定代价。尤其对于后来的借鉴学习者,不能停留于简单复制一两个景点的层面。要知道,借鉴的精髓在于“化其形而取其神”——看到热闹背后的智慧,看到布局背后的思路。

文旅产业开发某种程度上也是讲好中国历史文化故事、讲好民间传统故事的探索和创新。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可以讲述自己的历史、文化故事。重要的是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无论是近期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带出“一部剧唤醒一座城”的热闹,还是此前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富含传统元素的节目“出圈”,都为打造独特文旅IP提供了共同的思路——找准定位、创新表达,让文化“活”起来。

基于自身独有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底蕴,找到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期待更多地方各具特色的文旅名片能给广大百姓带来更高水准的文化休闲体验,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