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第一个百亿级项目,投在了废旧电池回收领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1月30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邦普”)在广东省佛山市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
具体而言,项目将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及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及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为4年。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2965亩。
在公告中,宁德时代表示,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应用,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此次投资是为了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
据了解,此次投资主体广东邦普创立于2005年。公司网站介绍,作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通过独创的定向循环技术,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了“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电池产品核心金属材料总回收率达到99.3%以上。
从2021年10月以来,宁德时代通过广东邦普布局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开始了大规模布局。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宣布由广东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该项目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目标建设期为6年。
2022年4月,宁德时代宣布拟由广东邦普下属公司普勤时代在印度尼西亚与当地两家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9.68亿美元。若按照宁德时代出资三分之一来计算,当时此笔投资额约合人民币130亿元。
就在宁德时代宣布广东佛山新项目的1月30日当天,公司还发布公告表示,为保障2022年投资的印度尼西亚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项目进度及资金需求,宁波普勤时代拟通过股东同比例向其增资筹集资金 25.67亿元人民币。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去年表示,目前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99.3%,锂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后,宁德时代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期待电池回收领域燃烧“真火”
此次宁德时代豪掷逾200亿元投资,让去年以来火热的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再次惹人关注。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按各类型电池单吨回收收入测算,对应市场空间远超过千亿元。
2022年,随着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工信部将加快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办法等诸多利好消息发布,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俨然热火朝天。不仅回收主体数量大幅增加,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签订长协订单等方式,产业整合度不断提升。
去年3月,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广州)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服务等,标志着特斯拉开始在中国部署动力电池回收。
4月,比亚迪宣布成立台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由比亚迪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华友循环携手进行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将高比例提炼后的镍、钴、锂原材料100%返回到宝马自有供应链体系,以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闭环管理。
8月,一汽解放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解放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开展车电分离服务、整车租赁及运力承接服务、二手车及电池回收服务等合作。
11月,吉利汽车宣布将在宜春市袁州区投资建设磷酸铁锂材料及10万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12月,吉利汽车在江西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电池回收领域的火是“真火”还是“虚火”还有待时间检验。从行业规范度、市场格局清晰度、商业模式持续性上看,国内电池回收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例如,相当一部分新入局企业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热情”来自于上游碳酸锂价格高企带来的短期利润,在技术路线储备、生态格局建设等方面缺乏沉淀和思考,当锂价回落至正常区间后,行业或将面临一轮洗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中,其在投资风险一项中就特别指出,“废旧动力电池的来源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本项目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
据了解,在国内电池回收领域,一直存在着小作坊与正规军的货源之争。所谓正规军,是指列入工信部白名单的电池回收企业。
2018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包括华友循环、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光华科技 5 家企业。2022年11月16日,工信部就第四批名单公开征求意见,该批次共计41家,至此入选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的企业总计88家。
然而,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内电池回收现存企业超7万家,其中2021年、2022年新增数量分别为2.5万家、3.5万家。入局者越来越多,而动力电池退役潮却尚未大规模来临,“僧多粥少”的情况越发突出。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实际目前大量的废旧动力电池仍然流向了小作坊。废旧电池包通过小作坊之手后,大部分流向低速四轮、两轮电动车,甚至是电子烟领域。而电池厂生产的电池中,A品电池由电池厂直接供货给主机厂,B、C品电池则会因为外观破损、电压不够等各种原因流通到回收环节。这些废弃的电池通过修复、测试后,再被卖向低速电动车厂等。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废旧电池回收政策总体以鼓励、指导、建议等软性政策为主,缺乏法律法规性等强制性政策。仅靠工信部牵头,正规企业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仍远远不够。如想要彻底扭转这种乱象,需要各地工信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部门等多方协作,甚至将废旧电池回收纳入到中央层面的环保法立法过程。
而对以宁德时代为首的正规军而言,在回收产能进一步扩张的当下,如何拥有稳定的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电池回收的效率,迅速平摊前期投资的成本,是亟需化解的问题。而随着电池CTP(无模组电池包)、CTC(电芯到底盘)技术成为潮流,刀片电池、麒麟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放量,电池拆解回收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在电池规格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大规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回收产线也将成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