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统筹各方资源,加大产业、务工帮扶力度,发挥致富“能人”、劳务带头人、乡村匠人等“生力军”的作用,帮扶带动更多村民学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增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又运了60吨玉米秸秆过来,给它们加餐!”近日,在七坊镇南洋村和牛养殖基地里,负责人韦国华正忙着张罗着工人们卸货,30多头小黄牛在牛栏里踱步,不一会,这些经粉碎后的秸秆将与麦麸等混杂搅拌,成为小黄牛进食的“好料”。

其实,眼前基地里这30多头小黄牛,仅是近期即将销售上市的“订单”之一,该养殖基地另有200来头小黄牛,零散地放养在附近多处坡地及草地上。南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麦巨友介绍,自2017年以来,七坊镇按照“政府资金投入+单位结对帮扶+合作社管理+帮扶农户参与”的模式,帮扶韦国华成立合作社建起了三处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外,还分批购进了共计170余头和牛母牛、牛犊,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养殖、保洁等工作。

现在,合作社和牛常态化存栏量有200余头,韦成惠、陈明文、钟德杰等8名村民固定在合作社负责喂养、种植牧草等,每月工钱大约3000元。

驻南洋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韦琪介绍,自2018年至2022年,该合作社已为100余户村民共计发放产业分红30多万元,并帮扶带动部分村民投工投劳实现稳定增收。据悉,在七坊镇,“能人巧匠”显身手助农的可不止韦国华一人。如,作为致富“能人”,该镇拥阜村党支部副书记符丽娟自2022年起就带动了10多户村民种植大约30亩树仔菜,还动员培训4户村民利用闲置田地种植20余亩树仔菜。作为劳务带头人,南洋村民刘玉兰把同村的10多名“好姐妹”带到三亚等市县从事果园管护工作,每月人均收入大多为四五千元。作为乡村匠人,已获评为白沙黎族传统骨器制作县级传承人的南洋村民马亚贵正在村内招收学徒,培训制作骨簪、牛角梳,黄花梨手串、木碗等工艺品助农增收。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七坊镇还涌现了可好村瓜菜种植大户丁丽、打金村凤梨种植能手谭永会、长龙村朝天椒产业带头人李亚壹等一批助农增收“领头雁”,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沃野间大展身手,帮扶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增收致富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