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月13日,在三亚市“良宵隐”民宿,管家王东刚刚送完一批客人,又迎接新的住客,忙碌成为他的常态。“1月来,民宿入住率保持在80%左右,遇上节假日,基本都是满房状态。”王东说。

“良宵隐”坐落在海南颇负盛名的民宿村——博后村内,于去年7月开业迎客。开业不久,三亚就发生疫情,封控1个多月的困境,并没有打击创办者王倩的信心,她相信,这个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的“小天地”,一定会收获游客的喜爱。

民宿创办者王倩。受访者供图

“良宵隐”,通常被习琴者视为入门之曲。在《琴学初津》里写到:“是曲虽小,却音韵大雅”。浓淡合度,意味深长。王倩表示,希望“良宵隐”能像“良宵引”一样,为旅人打开一道门,带来月夜清风般的良宵与慰藉。  王倩在过往的旅行中发现,每个“有味道”的住所,一定都带有自身的文化烙印。所以,在设计“良宵隐”之初,他们就非常明确,首先必须有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美与神韵,否则“良宵隐”就没有了“根”。然而,也不能囿于传统,故步自封,要与当下的时空相适应。

“我们所理解的好设计,师法自然。在打造‘良宵隐’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不破坏所在地原有的自然风物,心怀敬畏地保留每一份生机勃勃的野趣。一草一石一木,都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自然而然。”王倩说,比如一株老树在建造过程中挡住了建筑体的发展,他们索性就把建筑整体往后移,让老树在那儿,继续生长。

“我们的能力也许不足以改变任何问题,但在做民宿时,我们有一个心愿,哪怕能做的事有限,也要去做些事情,去保护生态,至少可以影响来民宿居住的人。三亚是一个窗口,我们相信民宿本身会成为一个交流场所。”王倩说。

营造家一般的温暖,也是“良宵隐”建造的初衷。在王倩看来,家的意义一定远不止是血脉亲情聚居场所,一个包容与接纳的空间,让人充满力量和勇气,给人无尽温暖与安全感,这就是良宵隐打造的“家”。

“光影之间,朦胧感与通透感相互融合,是我们空间美学设计的追求,正如每位旅人与我们的故事,时而欢愉相聚,时而体面离别,想‘家’的时候,触摸良宵隐的每个角落,回忆就能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模糊又立体,家的感觉,陌生又熟悉。”王倩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