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文塘村的农业产业园内,村民们正拿着工具挖地瓜。一锄头下去,一个个紫红色的地瓜便从蓬松的沙土里滚出来。
“我们的地瓜皮薄肉厚、咸甜粉糯,口感非常细腻。现在每天的订单量都在1000斤以上,销路特别好。”产业园内,看着一筐筐刚出土的新鲜地瓜被装车运走,文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飞喜上眉梢。
2019年2月,黄飞被安排到文塘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到村里,他就花了两周时间进行调研,了解到因位置偏远,这些年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全村1200多亩耕地,撂荒的达到700多亩,文塘村成了没有产业的“空壳村”。
【资料图】
2019年底,一个好消息让黄飞兴奋不已——“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省、市、区委组织部拨付了专项资金,文塘村就在扶持名单中,有50万元!”黄飞说,有了资金就有了底气,他下定决心要把产业做起来。
黄飞从村干部处得知,文塘村还有138亩的集体土地,零零星星种了些桉树,这些年也没产生收益。
“有了土地就有了发展载体。”黄飞立即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走访村民,做思想工作,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动员。2020年5月,占地138亩的文塘振兴产业园被整理了出来。
种什么都要讲究科学。为实现科学、高效种植,乡村振兴工作队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到产业园进行土质采样检测,得出的结论是文塘村的土都是黑沙土,很适合种植海南本土番薯品种——三角宁地瓜(因其独特的三角形瓜叶而得名)。
“第一茬地瓜是2020年10月种下的,总共50多亩。”黄飞知道,海南种地瓜的地方不少,要想在激烈竞争中闯出一番天地,必须在品质上下功夫。于是,他邀请农业专家,从三角宁地瓜的种植要求、施肥管理、防病虫害及采收等多方面,给村干部、产业园工作人员及村里种植农户进行现场讲学授课。
产品瞄准高端市场需求,农户们也讲究得很:用山泉水灌溉,用有机肥种植,对地瓜进行分级分类销售,且一年只种一季。“我们的地瓜一共分为大、中、小果三个等级。在分拣的过程中,凡是发现破皮、生虫的,一律拿去喂养家禽,决不允许进行对外销售。”产业园园长吴毓烔介绍说。
为打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乡村振兴工作队还专门联系了广告公司,给文塘三角宁地瓜设计了包装盒,在网上开通了微店,进行精准营销。
“有烤板栗的香味,我们全家人都喜欢”“一点渣都没有,就像吃冰激凌”因为口感香甜、品质过硬,地瓜一上线,就受到了岛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不少来自北上广一线城市的顾客,宁愿出高运费,也要多买几箱回家尝尝。
除了经济收益,集体产业的培育更为村民们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现在正是地瓜集中上市的时候,施肥、采摘、分拣,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力。”吴毓烔告诉记者,村民每天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多,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经过3年发展,文塘三角宁地瓜已经小有名气,田间价从最初的3.5元一斤涨到如今的5元一斤。看到地瓜销售火爆,每次上市就被一抢而空,红火的前景也让不少村民“动了心”。今年,又有20多位农户加入了地瓜种植的队伍,全村的地瓜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50亩。
“从3月3日到现在,我们的地瓜已经采挖了5亩多,累计销售近1万斤,收入近5万元。”如今,黄飞还为文塘村的未来规划了更长远的蓝图:采取“长中短”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让产业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吸引游客体验果园采摘乐趣,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带领全村走上乡村振兴路。
(海南日报海口3月1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