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长龙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喜获丰收


(资料图片)

火辣产业别样红

开栏的话:

新年新气象,奋发新征程。新春佳节日益临近,今天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处处皆有奋斗故事。

今日起,海南日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产生活,记录自贸港建设成就,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鲜活反映基层群众自身工作生活的点滴变化和切身感受,敬请关注!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天一降温,朝天椒的行情就热起来了!”

1月5日一早的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长龙村,连片的朝天椒种植基地里,层层新绿中带着点点火红,朝天椒又到了收获上市的好时节。

村里的朝天椒产业致富带头人、村“两委”委员李亚壹也在地里,招呼农户采摘、分拣、打包、装车,忙得火热。

田埂边的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吉彬也没闲着,一个接一个电话对接远在海口、东方等市县的收购商,商讨春节期间的订单及畅通物流渠道事宜。

朝天椒在长龙村不是新产业,四五年前就有几户农户尝试着发展种植,李亚壹就是其中之一。“人均种个两三亩,每亩年产三四千斤,忙活一年,赚头不大。”停下手里的招呼,李亚壹回忆说,朝天椒在村子里,只是村民割胶之余的“副业”。

“朝天椒是短期农作物,种植管护四五个月就能有收成,明明是个好产业,却在村里不叫好也不叫卖。”2021年5月到岗的吉彬,决定把村民的“副业”做成主业。

组织村“两委”班子调研农货市场、剖析产业症结。一番集思广益,长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定下合理整合利用撂荒地,做大做强朝天椒产业,助农增产增收的目标。

“销路怎么样?”“会不会赔钱?”……看着乡村振兴工作队画下的蓝图,村民更关注实打实的产业效益。

“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才有信心跟着干!”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鼓劲下,吃过“螃蟹”的村“两委”干部董中认、李亚壹、刘庆福决定做出个榜样来,纷纷将自家的朝天椒种植规模扩大10亩以上。

村民刘永叶先“坐不住”了,整合了撂荒地“讨教”起种植朝天椒的经验……这一年,长龙村朝天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300亩左右,加之朝天椒收购价看涨,不少村民的腰包被火红辣椒“撑得”鼓鼓囊囊。

“特色产业有了起色,既要想办法‘种得好’保证产量质量,也要多揽订单保证‘卖得好’,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吉彬介绍,在各级帮扶部门支持下,当地党员干部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农技培训,提前对接洽谈来自海口、东方等地的收购商,助农拓展商机。

到今年丰收,长龙村里60余户农户种植的朝天椒已达700亩。

就在前两月,由驻村帮扶企业、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建成的长龙村乡村振兴技术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投用,分批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农技专家前来传授辣椒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

而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协调下,帮扶企业还与长龙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在资金、技术、人力、就业等方面持续提供帮扶。

看着一筐筐朝天椒被打包装车运走,听着一笔笔订单在电话里敲定,李亚壹很高兴:“朝天椒行情热了,日子当然也红火!”

(海南日报牙叉1月5日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