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海南日报》B11版版面图
(资料图片)
文\海南日报记者曹马志
清晨,儋州新英湾,阳光跃出海平面,滩涂披上淡淡金辉,将沉睡一夜的大地轻柔唤醒。仔细一瞧,一群特别的“赶海者”已逐渐忙碌起来——
是这些早起的鸟儿们。深谙自然规律的它们知道,经过大海的洗礼,退潮后的滩涂上,留着大自然的丰富馈赠。唯有早去,方能享受到“头道鲜”。沐浴温暖晨光,踩在松软的滩涂上,鸟鸣啾啾,大快朵颐,岂不快哉。
过冬去哪儿?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了儋州新英湾。每年下半年,远方的候鸟,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这里,享受海南岛的舒适惬意。这几年,人们总能在新英湾,邂逅这些可爱的“精灵”。该地共监测发现202种鸟类,黑脸琵鹭、勺嘴鹬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9种,每年越冬的候鸟超过6000只。
这里成为海南岛近年来越冬水鸟数量最多、珍稀濒危水鸟种类最多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令人倍感振奋的是,不久前,省政府正式批复建立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858.6013公顷、缓冲区面积190.1605公顷、实验区面积1022.3902公顷,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更强有力保障。
湿地之美,各美其美。行走在美丽海南岛,生态湿地,分外宜居,对鸟儿有天然的吸引力。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多只极危物种黄胸鹀近日“组团”现身,数量为近三年来海口地区内最多;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赤膀鸭、灰尾漂鹬等“新朋友”陆续到访,公园鸟类种类由2017年记录到的83种增长到目前的170多种,创历年新高……
于湿地,见万物生长。飞鸟、走兽、水草、红树、昆虫、底栖生物,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精灵”,不计其数,都能在湿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居家园。
海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之路上接力前行,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我们欣喜地看到,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物栖息地越来越宽广。我们能经常邂逅生机勃勃的“精灵” 们,听大地上万物的独特欢歌——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交响曲”。
儋州市新英湾北门江入海口,湿地落日景色美不胜收。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在儋州市新英湾内新英盐田的滩涂上,人工种植的红树林长势喜人,吸引招潮蟹等动物在此安家。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俯瞰海口江东新区迈雅河湿地公园,树岛星罗棋布,水清岸绿美景如画。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小白鹭在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觅食。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峰虎造访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