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00078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公司所处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制造业”中的“27医药制造业”。(二)行业发展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受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健重视程度增强、以及健康消费升级的拉动,叠加药品需求的刚性特征,医药行业的发展始终保持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医改持续深化、医保控费趋势延续、两票制施行、国地两级集采的衔接与常态化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行业的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空间仍然受到挤压,尤其是仿制药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行业资源不断朝着拥有完整产业链,较强规模效应、丰富产品组合、深厚研发管线和稳定供销渠道的大型制药企业集中。2.行业政策趋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医药行业也迎来全方位管理加强。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卫健委等部门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助推行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医保端,较为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于2023年6月29日公布的《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标志着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启动。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方案主要对申报条件、调整程序和强化监督三个方面做了小幅调整。针对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药品、纳入“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药品,以及罕见病治疗用药,于2023年6月30日前获批的即可进行申报。医疗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于2023年5月2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从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医药端,国家药监局于2023年4月11日、2023年5月5日分别发布了《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药品生产经营监督方面,旨在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建设,指导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相关方在统一框架下共同开展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对于药品研制与注册方面,则提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管理,建立最严谨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三)公司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简要情况如下:1、药品研发:公司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并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重视合作研发。在研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多个领域。2、制剂业务:目前制剂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上市的制剂产品主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此外,公司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并能够合法、有效开展药品销售活动。3、流通业务:通过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两家全资子公司从事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医院集采、药房托管等业务。4、医疗服务:主要是公司参股的肿瘤医院管理公司控股的迦南门诊从事的肿瘤筛查、健康管理及诊疗等服务。(四)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五)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简述如下:1、研发模式技术中心为公司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设有合成药物研究所、制剂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药品注册办公室等,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技术中心可独立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全流程,也可开展创新药的药学部分研究工作。技术中心项目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随着研发团队的建立与成长,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重视合作研发,共同助推公司品种补充。2、生产模式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以销定产”原则,综合市场行情、销售计划、库存情况等制定生产计划,并严格按照GMP、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批准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制定严格的内控标准,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驻地化精细营销管理,通过组建专业学术团队,积极推动专家体系建设,利用学术推广模式进行处方药销售,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医院终端市场。公司同时顺应形势,探索渠道合作等多种模式,与线上电商平台成功建立合作关系,有序推动营销渠道下沉,将生产与销售终端紧密结合,在公司营销空白市场寻得突破。(六)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北大医药拥有50余年医药制造历史,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已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仿创技术、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技术核心体系,研发领域聚焦于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和大市场品种,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和竞争力。目前,公司营销中心已构建起从药品销售、医药流通、医院集采到供应链托管等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和高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北大医药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仿创结合为一体的医药科技型企业,不断夯实内生基础,积极推进外延发展,引入战略合作,着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形成一批重点产品群,成为行业特色鲜明,有独特竞争优势,在中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医药上市公司。(七)公司主要业绩变动因素及经营工作分析2023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但医药行业尤其是仿制药企业因受医改、集采等行业政策的深刻影响,其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空间仍然受到挤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2,496亿元,同比下滑2.9%,实现利润总额为1,794.5亿元,同比下滑17.1%。在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持续回落情形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逆势而上,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175.0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8%,经营业绩继续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在董事会、经营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重点完成以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1、坚定战略,聚焦主业,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持续“补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坚持聚集主业,重点发展医药工业,以“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三大领域为核心,持续补充产品。在抗感染类领域,公司目前已有奥硝唑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多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2023年上半年,公司另一抗感染类产品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抗感染类领域核心产品矩阵,增强了公司抗感染领域市场竞争力;在镇痛类领域,公司加大了萘丁美酮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右酮洛芬片和右酮洛芬胶囊的营销力度,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在精神类领域,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取得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的《药品注册证书》,且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成功实现上市销售,与在产销售的奥氮平片、盐酸丁螺环酮片形成精神类产品集群,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精神类领域产品结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2、补产能,保供应,深耕细作,扎稳市场根基报告期内,公司奥硝唑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3款抗感染类产品中选第八批国家集采,加上2022年中选第七批国家集采的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米诺钠,公司目前共有5个产品中选国家集采。为确保集采产品的顺利供应,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公司通过“优化排产、轮班生产、扩能提产”等方式,努力提高生产线产能,公司头孢噻肟钠、奥硝唑注射液等产品产能均有大幅提升,加之采购、质量、安全、仓储、销售等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高效稳定的“市场-生产-市场”供应链闭环,为集采产品安全、稳定、及时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三大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品种、低成本、广覆盖、上规模”为策略,营销端聚力于渠道开发、学术驱动、格局优化等方面,稳抓基础工作,狠抓目标落实,扎稳市场根基。一是逐步挖掘老产品潜能,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对现有销量规模优势品种持续推进上量、夯实区域市场地位;二是以战略重点品种为核心,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带动相关产品群销售;三是持续以核心产品打造医院产品品牌,加大终端销售推广力度,实现医疗终端和OTC双擎驱动,为公司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目前公司重点产品已进入全国30余个省份近400家医院。公司未来还将持续发力下沉市场,进一步达成更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及院外市场的覆盖,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销售业绩再上台阶。3、持续优化商业流通,稳步推进供应链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对医药流通业务的梳理、整合,持续优化药品流通体系,提高药品流通效率,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控,集中主要精力服务优质资源,致力于打造高效、多元、稳定的供应链。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医疗需求的逐步复苏,医院业务量提升,公司医药商业板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均有所增长。4、严守合规底线,强化规范运作,化解风险事项,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合规底线,强化规范运作,并积极化解关联担保风险事项,在大股东的支持与配合下,在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的多方努力下,公司关联担保风险事项顺利化解完毕。此外,公司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化解投资者顾虑,客观宣传公司投资价值,吸引中长期投资者进驻,始终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维护了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5、重视文化建设与融合,推动文化与战略、经营协同发展,提供有力软实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开展文化“重塑”与“融和”系列活动激活出企业发展新动能,并凭借良好成绩荣获由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颁发的“2021~2022年度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公司近年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融合工作,在原有企业文化基础上,逐步整合创新,重塑了符合公司发展的新文化体系,提出“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核心文化理念,推动企业文化与战略、经营协同发展,同时充分吸纳新股东的优秀文化体系,将“价值最大化,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专业创造价值”等优秀文化理念融合至日常经营工作中。通过企业文化宣导、开展文化融合+学习、文化融合+活动、践行社会责任等举措,引领公司全员深植文化内核、凝聚共识,员工精神面貌和思想作风有了实质转变,工作效率与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发展得到有力的软实力支撑。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现主要以制剂研发、生产、销售及医药流通业务为主。(一)研发优势公司设立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可独立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全流程,也可开展创新药的药学部分研究工作。项目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现已形成丰富的在研产品梯队,将有力保障后续产品供应,助力公司长远发展。(二)营销优势成熟的营销团队和营销网络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非常重视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制剂营销网络现已基本覆盖全国,并能在新政策形势下顺利进行合规运营;与此同时,公司还拥有分别以北京、湖北地区为核心的医药商业流通中心,其深度分销和配送服务已积蓄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网络,其中,北医医药定位为服务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优势医疗资源的集采平台,其和武汉叶开泰均已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三)企业文化优势“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核心导向,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公司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随着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药品审批、质量监管、药品招标、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两票制、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使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公司将持续跟踪政策变化,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和新项目落地,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原料涨价及药品降价风险近年来,上游原料药行业受环保投入加大、车间升级改造、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纷纷提价,加大了公司原料采购价格提升的风险;受医保控费、降低药占比、带量采购、二次议价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招投标价格下降压力越来越大,也加大了公司中标价降低的风险。针对药品降价风险,公司将通过补充后续新产品、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将积极关注产品引进和企业并购机会,并加大研发的力度和投入,以获取新的产品,扩大销售规模。3、产品研发和一致性评价风险制药行业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药品从药学研究、临床研究、获取药品注册批件,再到正式生产需要经过多重审批,在此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决策与技术出现问题必将会影响研发成果,因此存在研发不确定性风险。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产品是否能够通过新标准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减少相关风险,公司在项目筛选上将加强立项把关,以市场容量大,制剂工艺成熟的仿制药为主。同时,积极跟踪国家政策导向,搭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集中力量、扎实做好研发工作。4、生产经营风险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保安全等生产经营风险。公司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加强过程管控,全面落实安全、质量、环保等经营管理制度,严守红线确保公司稳健运营。5、管理风险公司的管理与运营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在战略定位、资源整合、研发创新、制度调整等方面同样面临更高的要求。公司在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内部控制等方面若无法满足当下医药行业变革的要求,将会在内外部压力下承担更多风险。因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动向,适时进行战略更新,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激活组织活力,借助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组织运营管理能力和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