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
(相关资料图)
3) 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的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4) 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
5)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6)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7)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并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8)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9) 设计类型:是指由共同的性质和特点所形成的类别,是进行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时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设计类型一般是根据企业
10) 所在行业特点、企业经济性质、企业规模来确定的。
11) 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12) 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涉及工作。
13) 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14) 单独设计: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任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适用于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15) 局部设计:是指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它又可分为补充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
16)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7) 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会计人员组成。
18) 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19) 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或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20) 适应性原则: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21) 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的职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
22) 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有效的监控系统。
23) 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是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或处、科)经理(或处长、科长)为主管,以审计部(或处、科)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24) 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是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甚至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25) 总会计师(或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是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者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26)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27) 企业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职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28) 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职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29) 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30)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2)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得利的损失、留存收益等。
33) 预计负债:是指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很可能产生的负债,这种负债取决于有关的未来事件是否发生。
34) 会计科目表: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和类别所列示的会计科目体系总表,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中确定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通过会计科目表的设计完成的。
35)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36) 外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活动发生或完成时,经办人员从本单位以外的部门或个人处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37) 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内部设计制作的,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和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原始凭证。
38)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39) 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0) 序时账簿(日记账):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称日记账。
41) 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有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
42)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3) 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44) 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汇总凭证,然后根据汇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45) 会计账簿:是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有关经济业务,把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6)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47)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不包括企业各部门借用的、尚未报销的备用现金。
48)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49)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50)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51) 永续盘存制:是指对各种存货每一次收入和支出后,都要计算出结存数的一种盘存方法。
52) 授权控制:是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根据其重要程度,指定有关的负责人审核批准,严格把关,确保存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使存货的保管责任与使用责任分离。
53) 职责分工:是指对于存货的请购、采购、验收、记账、保管、请领、审批、发放,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能由一人包办,要实行钱、账、物分管,以便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或减少差错。
54)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55) 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
56) 限额领料单:是指一种多次使用的领料凭证,适用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主要有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57)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58) 投资:是指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59)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6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账款;(2)持有至到期投资;(3)交易性金融资产。
61)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62)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这种投资主要是为了达到控制其他单位或对其他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或出于其他长期性质的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63) 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64) 债权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65)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66)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67)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68)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69)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70)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71) 股权资本(亦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
72) 债权资本(也称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73) 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74) 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在内部筹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向企业外部筹资而形成的资本来源。
75) 间接筹资: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
76) 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77) 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分配、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8) 定额:是企业根据本单位当前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对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规定的应达到的标准。
79) 生产进度控制:是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入库为止的全部生产过程所进行的控制。
80) 产品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保证企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81) 成本项目: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
82) 分批法:是以所生产的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83)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84)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先计算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中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然后由财会部门进行平行汇总,形成企业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85)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86) 标准成本: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87)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88) 成本预算: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指出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89)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时行业成本水平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90) 销售预收款业务:主要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91) 销售折扣:是企业信用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一种销售策略,是企业在得到一定利益的情况下放弃部分销售收入,是信用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9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用来登记应收账款入账时间长短,估计坏账损失的管理表格。
93) 坏账损失报告书:是一种用来批准将某些应收款项注销为坏账的,仅在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
94)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95) 对内报表:是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96) 对外报表:是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
97) 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
98)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99)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过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所做出经济决策。
100) 管理报表:是专门提供给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无需对外报送的报表。
101)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中期期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
10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经营成果(或亏损)的报表。
103)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10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的情况。
105) 财务报告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做出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106) 财务状况分析表:是指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
107) 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