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30日22时左右,位于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翟家庄村跨越甘陶河的石太铁路下行桥梁发生坍塌,行车中断,铁轨悬在半空中摇摇欲坠……
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五分公司闻“汛”而动,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带头、项目作业队、多部门协作的“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立即与北京局石家庄供电段取得联系,投入到设备抢修工作中。
石太铁路灾情现场 刘鸣泽 摄
(资料图片)
8月2日晚,分公司接到上级电力迁改的紧急通知。由于坍塌段修复需要大型运梁车和架梁车,既有10kV线路严重制约了后续机械设备从地面到轨道的吊装作业,加之受地势和农田影响,成为突出的“卡脖子”问题。
8月3日上午,技术人员开始现场调查既有设备和路径,详细制定迁改实施方案,提报停电计划。当天下午19时,高压电缆、电缆槽、杆上金具等所有物资准备齐全。
8月4日凌晨4时50分,分公司津兴项目抢险人员32人顶着清晨的月光和星辰,从廊坊永清驱车380公里赶到现场。当天早上7时,所有物资和8名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黄队,欢迎大家参加石太铁路的抢险。你们一路奔波,先休息调整片刻,一会儿开始分配施工任务。”分公司现场负责人庞沛赫说道。
“我们在车上已经休息好了,大概情况我已向大家做了介绍,并临时划分了小组,现在就可以作业。”这支作业队由分公司“明星队长”黄志伟带领,曾出色完成多个项目的攻坚。
50度的坡度、10米高的路基、满是荆棘的植被,加之烈日炙烤、大地散发的蒸汽……这些组成现场的施工环境。
“一、二、走,一、二、走……”4日上午10时20分,洪亮有劲的喊号声响起,直径6厘米的高压电缆宛如一条黑色的长蛇被一步步从路面拉到了路基上。450米的敷设距离需要施工人员分12次逐段移动,完成敷设作业。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电缆敷设作业。刘鸣泽 摄
为了抢时间,现场的施工人员连喝水都提了速,边喝边挤压瓶子,3秒就喝完一瓶水。午饭加休息,仅用了半个小时,后来得知,这还是在“为了尽早到达、在车上将就一口面包早餐”被消耗透支的前提下。黑色的电缆外皮被烈日晒得烫手、烫肩,有人将矿泉水直接淋在头上,为身体降温。
16时24分,黑云突袭,大雨倾泻而下。现场施工人员无一人选择避雨,爬坡滑倒了,站起来继续向上爬。大家争分夺秒赶进度,为电缆爬杆、电缆头制作、耐压试验等后续工作争取时间。
此次迁改涉及到三基电杆,且是邻近既有线作业,无法动用机械开挖,只能由人工进行。阵雨时不时来一波,坑内人员边往外淘水边作业。狭小的空间内,泥土被一锹锹挖了出来,三人协作、交替作业,有效防范了外围塌方的风险。
40分钟后,困难再次出现。这里地处山区,土质层仅有0.8米,再往下全是碎砂石,只能一镐一锹的往下挖。就这样,直到20时20分,基坑开挖才得以完成。
4日夜间至5日清晨,又接连下了三场雨,给现场迁改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电杆坑、拉线坑的位置在农田中,上层土质被雨水浸泡后变得松软,基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塌方和积水。现场缺少抽水设备,他们就用水桶往外清,往返多次后,鞋上、裤子上便沾满了泥土。
8月5日8时20分,迁改前期作业内容完成,具备停电倒接条件。9时25分,调度命令下达,做好安全措施后,来自包银、太锡、沪苏湖项目的电力专业“能手”的王东明、刘向东、高飞、吕佳平也已在杆下等候。“开始作业!”他们以比技能比武还要快的速度爬上杆顶,立即进行既有导线、金具拆除。电杆需要利旧进行平移,另一组也做好了充分准备,随即开展拔出和组立作业。14时28分,迁改倒接作业全部完成,电力设备恢复正常运行,比计划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雨中进行电缆头制作。刘向东 摄
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后勤保障也是重要一环。在得知抢险任务后,分公司综合办公室、综合服务队等部门,积极加入到后勤保障的行列,为抢险出一份力。他们购买了矿泉水、西瓜以及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药品送往现场,防止出现意外中暑等情况的发生。食堂的厨师张伟波、常毅两位师傅早上5点钟便起来熬绿豆汤,细心准备了汤碗、冰糖。“绿豆汤最顶事,不够了我接着熬。”张伟波装车时说道。
负责接送抢险人员、仪器物料运输的是分公司本部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的刘护强,单程需要50分钟的路,他5天时间往返20余趟。现场共有5台车,他主动担任车辆“小组长”,兼顾起车辆协调以及司机的日常食宿,现场总能看到他来回穿梭忙碌的身影。“经过这次抢险,以后我闭着眼都能到井陉了。”一句玩笑话,也看到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司机的付出。
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该公司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石太铁路抢险任务圆满完成,为桥梁铺架作业创造了有利时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央企担当和“电力速度”。(王辉 姚胜利 刘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