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品广议】

肖承森

“包大人开诊所了”,这话怎么听怎么像嘲弄网民智商的假消息。直到前几天,我看了漫画家郑华卫先生的作品《包公把脉》,不仅打心眼里支持这项“行动”,还要把这条“消息”推送给更多的朋友。

漫画是突破思维局限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说的局限,可以是时间限制,也可以是地域限制,职业限制当然更不在话下。这样的突破,可以颠覆人们寻常视觉和认知经验,从而营造喜剧冲突。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上述突破与颠覆,服务于创作者内心的动机,一旦这样的动机与社会公众的期待达成共鸣,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作品视为佳作或力作。

包公把脉 郑华卫

作品、佳作还是力作,此间有一个在业界颇有倾向性的共识,那便是作品由构思到构图过程的不寻常性。

从新闻漫画的新闻属性看,“包公行医”应该比“包公断案”更具新闻价值,这和漫画追求的不寻常性有着同样的价值。可见,《包公把脉》可以说一出手就占得了先机。从漫画自身逻辑上看,前面说的先机还只是一个预热,接下来的不寻常性体现于题材的关键因素:包公“把脉”,人们更关心的是,谁来问诊?这也是这幅作品的灵魂。正如我们在“病志”上看到的,求医者、问诊者,绝非平常之辈,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工程项目”。

这个“病号”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含金量。我们都知道,很多工程项目都是钱财密集的地带,这样的环境自然容易滋生腐败。包老比我们更清楚,工程项目中的暗箱操作和行贿受贿等恶行由来已久,古往今来,很多贪腐案件都与这一类“病号”有关。

包大人出诊把脉,动机已“大白于天下”。接下来的问题变得简单了。项目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用医生的话说就是,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况且包医生积累病例无数,看这样的“病”,可以堪称名医了。而从“医德”角度看,这位老专家完全配得上“神医”或“良医”。

包公把脉,看似转行,这件漫画为我们提供了不寻常的思维角度。从本质上看,这样的跨界行为,更能够发挥包公的优势。我们呼唤,如此把脉,成为常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