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网游平台应尽快实行“双认证系统”(主题)

中工网北京4月16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召奎)“这次真的长教训了,以后不让孩子拿我手机了,我把微信支付密码也改了。”今天,家住江苏省徐州市农村的王丹告诉记者,经过多次与网游平台沟通,她昨天收到了1.5万余元退款。此前,从今年3月20日到4月2日近半个月里,她12岁的女儿玩网游共充值约1.9万元,其中4月2日一天充值2600多元。

王丹的老公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则在老家附近的工厂打工,孩子平时主要由外公外婆带。“孩子做作业有时会用到手机,我就把手机留在家里,根本没想到她会拿来玩游戏,更没想到花了这么多钱。”王丹说。

4月2日,王丹购物时发现微信钱包里的钱少了一多半。“我查支付明细发现,这些钱都付给了一款游戏,后来知道是女儿玩网游花掉了。今年3月底,女儿看到很多同学玩这款游戏,也跟着一起玩,充值主要是买游戏装备和皮肤,每天都买。我没告诉过女儿微信支付密码,她是以前偷看我输入密码知道的。”

“我打工一个月才赚3000元左右,女儿不到半个月充值的钱就花掉了我半年的工资啊!”王丹说,“由于游戏账号是我的名字认证的,一开始游戏平台不同意退钱。后来,鉴于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差,加上我让孩子录视频证明确实是她玩的,游戏平台才答应退还八成费用。”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比如实名制认证、限制玩游戏时间等,但未成年人仍可通过租号或用家长信息登录等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

记者发现,王丹女儿玩的这款游戏实名制认证形同虚设,只要同步手机账号即可完成。在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时,游戏会直接跳转到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不用人脸识别,只要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充值。这种情况下,很难规避孩子利用父母账号充值的情况。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未成年人玩网游时进行大额充值不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家长有权要求游戏运营商退款,但要证明充值是孩子所为往往存在难度,以致不能全额退款甚至无法退款。

“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会利用未成年人无大额消费观念的心理,在他们游戏失利时立即弹出购买装备的窗口,诱导他们频繁消费继续游戏。”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网游平台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尽快实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双认证系统”。同时,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进行大额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