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刘颖余

日前在新加坡落幕的WTT大满贯赛事,颇为吸引眼球,13天的时间跨度,甚至比肩世乒赛和奥运会。央视天天有转播,球迷天天有球看,世界高手几乎无一缺席,这的确称得上是一场乒乓盛宴。


(资料图)

以人们对于乒乓球的传统认知,所谓大满贯,原本指的是一个运动员包揽三大赛(世界杯、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单打冠军,这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最高梦想,也是其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优秀如马龙,甚至已经完成了双圈大满贯(意指分别两次获得三大赛单打冠军)。

但此大满贯非彼大满贯,它是一项全新赛事,而非一种特定的荣誉。按照主办方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的设想,大满贯冠军也应视为世界冠军。如此,既往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满贯传奇又该如何考量,这是一个新课题。

大满贯赛,是国际乒联职业化、商业化运作的一部分。按照规划,每年比赛分为若干层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4个大满贯赛事,2个世界杯赛,8个WTT冠军赛,6个明星挑战赛,14个普通挑战赛。不同层级的比赛,运动员取得不同的积分和奖金。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积分高达2000分,奖金10万美元,各分站赛总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这堪称颠覆性的重磅改革。如果WTT绘制的蓝图能够实现,乒乓球运动不仅能够真正地实现职业化、产业化,而且会吸引更多国家和更多运动员参与,乒乓球运动将拥有更高的观赏性、市场关注度和更强的社会责任,并有望最终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

或许有那么一天,人们在谈论“四大满贯”时,不再认为,它是网球的专属,因为乒乓球也有“四大满贯”。

这当然还只是一种愿景。网球四大满贯,都有百余年的岁月积淀和文化熏陶。而所谓乒乓球四大满贯,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概念上,且真正落地的只有一个新加坡大满贯赛,另外三大满贯,还在摇篮里,“桌上网球”终究还不是网球。

就今年新加坡大满贯而言,舞台绚烂,比赛精彩,冷门迭爆,的确有点大满贯的意思,但观众上座率似乎还不甚理想。还有电视转播,主比赛场地依然采取横向视角(即裁判视角),让看惯传统视角(正后上方高机位广角)的球迷颇为不适应。虽然转播方在回放时用不同视角来弥补,但不少球迷还是大呼吃不消。

据了解,WTT之所以坚持横向视角的转播方式,是为了能够很好地适配新时代的流媒体转播,以适合手机横屏观看。这样的解释,也算是其情可感。至于,有球迷调侃的“横向视角最利于看清场上广告”,可能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转播技术如何照顾到各方利益尤其是球迷的看球感受,目前来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这里一点也没有吹毛求疵的意思。事实上,没有一种改革是一蹴而就的,国际乒联愿意做出改变,226个会员的体育组织支持改变,这种共识的形成,殊为难得。但在改革时,我们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要认清乒乓球运动的固有规律,不能削弱乒乓球固有的美感。

一句话,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心怀大满贯,勿忘“小而美”。倘能如此,“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