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2023“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暨大型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
中国睡眠研究会黄志力理事长向社会发布: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 健康之源”。同时,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联手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结果表明:
民众睡眠时长有待增加、睡眠质量自评有待提升,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和女性群体的睡眠质量自评偏低;
(资料图片)
高质量的睡眠有赖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提升民众睡眠质量的社会心理基础。
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相对较短且睡眠质量相对较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民众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30岁以下人群,约6成以上民众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约8成以上民众的睡眠质量自评尚好或非常好;30至49岁民众的睡眠时长明显下降,拥有高质量睡眠的民众占比则逐渐压缩;50岁以上民众,半数以上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质量自评不好或非常差的民众占比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自评最低。
不同性别的睡眠时长相近,但女性的睡眠质量自评比男性相对较低
对比不同性别群体的睡眠状况发现,男性和女性的睡眠时长差异不大,但男性比女性的睡眠质量自评略高,男性睡眠质量自评“尚好”或“非常好”的人数比重(91.06%)比女性(88.58%)高,且男性睡眠质量自评“非常好”的人数比重(25.09%)比女性(20.72%)高。可见,男性和女性的睡眠时长接近,但是女性的睡眠质量自评比男性相对较低。
并非收入越高睡眠时长越长,但是收入越高睡眠质量越好
对比不同家庭月收入人群的睡眠状况发现,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民众的睡眠时长最短、睡眠质量最差;月收入增至8000~1万元,民众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均逐渐增加;月收入1万元以上民众睡眠时长逐渐下降,但睡眠质量逐渐提高。结果表明,中等收入人群的睡眠时长最高,中、高收入人群的睡眠质量自评更好,低收入人群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则有待提升。
民众睡眠时长、睡眠质量随着学历的提升逐渐提高
随着学历的提升,民众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到研究生群体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初中及以下民众的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均最低;随着学历上升至大学本科,民众睡眠时长、睡眠质量逐渐提升;至研究生学历人群,其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均显著下降,甚至与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持平。
黑龙江省睡眠指数最高
除西藏和港澳台外,睡眠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山东、山西、贵州和天津,排序最后的五个省份分别是新疆、甘肃、海南、云南和福建(表4)。
二线城市睡眠指数最高
根据城市分级标准,对睡眠指数及其一级指标进行城市分级排序(见表6)。二级城市的睡眠指数最高,而五线城市的睡眠指数最低。
表6 睡眠指数城市分级排序
睡眠时长较2021年有所增加
2022年,民众平均睡眠时长为7.37±2.21小时,比2021年的7.06±1.32小时有明显上升,超过8小时的比例为47.5%,远高于2021年的35.3%。可见,2022年民众的睡眠时长普遍增多,睡眠不足的情况减少,更多的人睡眠时间充足。民众的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7.42±3.20小时,比2021年的8.15±2.68小时有明显减少。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2022年民众失眠总分为1.72,低于2021年的1.74,表明民众的失眠情况缓解;对失眠持有无所谓态度(14.5%)的比例较2021年(9.7%)均有所上升,这表明民众越来越不认为“失眠是一个问题”,进而对自己的睡眠监测的意识程度降低,或反映出民众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睡眠质量”。
月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睡眠时长普遍低于月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反之亦然。即睡眠时长与收入水平之间呈负性相关。
中专、职高与技校学历群体每天睡眠时长最长
受教育程度为中专、职高与技校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长最长,为7.51小时,其次为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群体,分别为7.49和7.45小时。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群体睡眠时长最短,为7.10小时。
表3-1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睡眠时长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情况
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受访者睡眠质量自评最高,为3.22,其次为受教育程度为中专、职高与技校及大专的群体,分别为3.17和3.15。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群体睡眠质量自评最差,为2.87。从标准差的情况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群体的标准差最大,这表明这一群体的睡眠质量自评差异比较大,其次是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群体。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群体的标准差最小,这表明这一群体内部在睡眠质量自评上的差异相对较小。
表3-2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睡眠质量自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情况
大学生睡得最久,睡得最好
睡眠时间最长的是学生群体,为7.74小时,其次分别是普通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人员和不工作群体,分别为7.43小时、7.41小时、7.37小时和7.36小时,最低的为蓝领工人,为7.35小时。
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自评最高,为3.42,其次是管理层人员、普通白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蓝领工人,分别为3.15、3.13、3.12和3.07,睡眠质量自评最差的是不工作群体,为3.05。
表3-1 不同职业群体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自评
不同工作群体和高层管理者睡眠不足(不足7小时)最为严重
睡眠不足7小时比例最高的是不工作群体,为23.3%;其次是蓝领工人,占总比例的19.11%;再其次是管理层人员,为18.48%;接下来分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普通白领;而睡眠不足7小时最低的是学生群体,为10.24%。
不同职位群体的睡眠不足情况中,高层管理者睡眠不足的比例最高,为18.59%;其次是中层管理者,为15.23%;被管理者和自由职业者睡眠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2.39%和12.87%。
表5 不同职业和职位的睡眠时长差异
生活压力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
自己或家庭收入和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睡眠质量好坏的预测性显著。其中,自己或家庭收入的压力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睡眠质量好的可能性便会降低11.4%;工作或学业压力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睡眠质量好的可能性便会降低15.8%;而其他11个方面的生活压力对主观睡眠质量的预测性并不显著。
运动健身对于睡眠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本次调查显示,59.80%的运动健身人群在健身后睡眠更安稳了,56.22%的运动健身人群在健身后入睡时间减少了,可以更快入睡,仅有6.34%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运动健身后对睡眠没有太大影响,运动健身对于睡眠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聚焦
国家卫健委: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扎实做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工作,全力推进深化医改,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做好流感等传染病应对工作,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聚焦
违法广告占投诉比近一半,药品、医美是高发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的统计数据,2022年,在群众举报的各类违法线索中,广告违法行为占比达到42.93%。其中冒充专家名医开展广告宣传、违法违规宣传药品疗效、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等广告乱象,违法广告案件7794件,罚没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