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累计投入资金18.66亿元,有效缓解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副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郑莉 郝赫)记者11月3日从全国总工会获悉,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各级工会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已建设服务站点10.58万个,累计投入资金18.66亿元。这些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服务站点不仅有效缓解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还通过积极开展送帮扶、送清凉、送岗位、送知识和志愿者献爱心等系列活动,把服务站点打造成宣传工会、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

2016年,全总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启动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努力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随即,各级工会积极行动,将服务站点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依托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点和社会力量,建设了“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品牌。比如,中国金融工会的共建共享服务站点、北京市总工会的职工暖心驿站、上海市总工会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中国建设银行工会的劳动者港湾、中国电信的“爱心翼站”和新疆各级工会建设的10至15分钟即达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圈”等,逐步形成“聚点成网”的工作格局。

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是服务站点建设获得快速发展的“秘诀”。各地推动服务站点建设纳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议题,纳入当地党政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和工作计划,加强与公安、交通、金融等单位合作,并努力撬动企业、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参与建设。贵州成立了由省总工会、人社厅、发改委、交通运输厅、住建厅共同组成的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湖南各级工会整合政府、金融、企业、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等临街区位优势,推动服务站点遍地开花。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设立“劳动者驿站(港湾)”公益项目,合作建立“积分圆梦”捐赠公益平台助力服务站点工作。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不断创新服务站点运行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各地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站点上图查询,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了解掌握户外劳动者群体的服务需求,做到精准服务。重庆市总工会探索建立“线下+线上+心灵”立体服务职工的新模式;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外卖平台企业,打造“一平米温暖爱心驿站”品牌,吸引了一大批热心公益商家在线申报。

据悉,“十四五”期间,全总计划推树1万个最美站点,并给予资金奖补,带动省市工会进行资金配套,到2025年末,全国工会系统服务站点工作新增资金规模预计将达到1.5亿元以上,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