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陈彬 计思佳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张榜”寻求解决方案;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园区企业加速落地转化。这样的“亲密”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6月2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感受这座新城创新探索的澎湃动能。
【资料图】
自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崖州湾科技城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为主导产业,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国家南繁作物表型鉴定、耐盐碱水稻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设施平台相继建成,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研单位和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共有9000多家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
如何让科研与产业走得更近?“我们推动中种集团、九圣禾、华大基因等企业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介绍,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种业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与企业投资联动,逐步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揭榜挂帅’的科研项目都来自企业,我们根据企业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科研立项。”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2022年该实验室收到40多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评议后选出27个作为第一期“揭榜挂帅”项目,向全国科研单位公开“张榜”。
这些“题目”跟产业实际结合有多紧密?夏勉举了一个例子:近年来我国北方有一种玉米病虫害,严重时可造成减产30%至50%,甚至更多。“这种玉米病虫害,之前没有引起太多重视,也很少有人专门去研究,是企业最先把这一问题提了出来。”夏勉说。
了解到企业的产业需求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进行立项,并在全国“张榜”,最终选定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一个团队进行攻关。“我们希望能尽快培育出好的品种去抵抗这种病虫害,这不仅是为了解决一家企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病虫害造成大面积危害之前,通过开展重点研究攻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夏勉说。
项目的科研经费由企业和实验室各出一半,实验室负责组织全国科研队伍进行攻关,最终科研成果归企业。考核指标不唯论文和专利,而是重在科研成果能否应用到产业中,在市场上推广。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杜梅2022年初来到这里,他是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从事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她告诉记者,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但在崖州湾科技城里,聚集了很多种业中下游企业,产学研结合很紧密,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实验成果,可以快速转化为应用到田间的成果。”
(海南日报三亚6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