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记者蹲点

海口市美兰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特办


(资料图)

帮助特殊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12月19日11时许,午餐铃声一响,海口市美兰区特殊教育学校内,4个小学班级的30多个孩子,跟着老师的指令从教室走向餐厅。

取餐口旁,在特教老师魏丽娜的组织下,个头高高矮矮的队伍,排了十几米长。取到餐的孩子,就跟着其他老师找位置坐好。

此情此景,令魏丽娜很是感叹:“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满校园跑,不组织就不知道要来吃饭,甚至有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再看看现在,变化真大啊!”

今年3月,美兰区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魏丽娜是入职的第一批特教老师。刚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她,深知特殊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教学真正开展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难的是孩子们理解不了指令,就得靠一遍遍的重复训练。”不大的校园里,只有两栋三层高的小楼。小楼之间是操场,餐厅就位于操场的一个角落,距离教室不到20米。魏丽娜用手比画着这20米说,“几个老师配合着,每天都要让孩子们来回走,形成对秩序的记忆。”

为什么非要让孩子讲秩序?“特殊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校长刘强在学校的康复教室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一些模拟红绿灯、超市、银行、盲道等生活场景,成为这里的教学元素。

“特殊教育就要特殊办,重要一环是通过训练让学生适应生活场景,锻炼独立性。”刘强说。

康复教室里还有感统训练的器械,通常是老师和家长合作,通过平衡木、串珠、彩虹隧道等工具,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刘强指着一套五颜六色的珠子告诉记者,学生能够按颜色将珠子分类,这堂课就算成功。

学校成立近一年,校园里的新设备也不断增加。比如学生可以用教室里新增的一体机做题,加深对学习的记忆。

“来上学太有必要了。以前孩子在家就乱发脾气,现在学会饭前洗手,还能自己吃饭,进步特别大。”特殊儿童小明(化名)母亲周女士眼眶湿着说。

作为区一级的特殊教育学校,海口市美兰区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吸纳36名特殊学生,有效缓解片区内适龄特殊儿童入学需求问题。放眼全省,我省特教特办,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人口30万以上的14个市县全部建有特殊教育学校、全省所有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建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两个“全覆盖”,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公平。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并实施特殊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等系列举措,着力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海口12月20日讯)

记者手记>>

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学上、上好学

普惠教育就是要立足教育公平,实现特殊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学上、上好学,有梦想、能圆梦。

从海口市美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之初,我就一直关注这所学校的发展。办学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所新学校一直在不断自我更新,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在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之下取得了进步,学生家长的赞誉也越来越多。诚如学生家长所言,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太有必要。他们的改变,给一个个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快乐。

但特殊教育的进步空间仍然很大,我省在不断优化特殊教育公平基础上,仍要在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上下功夫,让这些特殊孩子真正能有学上、上好学,有梦想、能圆梦。

推荐内容